捕捞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328
颗粒名称: 捕捞作业
分类号: S973
页数: 3
页码: 319-321
摘要: 闽东渔场一年四汛,春汛3~6月;夏汛7~9月;秋汛10~11月;冬汛12月至翌年2月止。一对渔船在捕鱼作业时,采用对头放渔网的方法。农历七月初,船队就出发到浙江沈家门等地渔场,这时主要是捕捞鳀鱼,大约捕捞两个月的时间。带鱼的捕捞期也很长,捕获量也很多。白鱱鱼的捕捞相对于大黄鱼和带鱼要少,因为白鱱鱼的鱼鳞比较坚硬,会割破渔网,捕多了也运不回来。
关键词: 宁德市 南门坞 捕捞作业

内容

闽东渔场一年四汛,春汛3~6月;夏汛7~9月;秋汛10~11月;冬汛12月至翌年2月止。春汛主要捕捉大黄鱼、鲐鱼、带鱼、墨鱼、鳗鱼、鲨鱼、舵鲣、马鲛鱼、鲳鱼、蓝圆鱼参、毛虾等;夏汛,主要捕捉龈鱼、三角鱼、鳗鱼、蓝圆鱼参、白姑鱼、鳓鱼、鲐鱼、对虾、海蜇等;秋汛,主要捕捉对虾、梭子蟹、丁香鱼、青蟹、带鱼、鱿鱼、梅童鱼、石斑鱼等;冬汛,主要捕捉带鱼、大黄鱼、鲐鱼、鲳鱼、鲨鱼、舵鲣、梭子蟹等。
  出海捕捞很辛苦,渔工从农历七月到来年的五、六月都在海上作业,全年仅休息一个多月。当时,船上带有全国粮票,可以在船队停泊地购买粮食。每年的农历五月端午节过后,由于以捕捞黄瓜鱼为主的春季渔汛结束,渔业船队也就回家休整,同时也进行下一季的备汛,检修机器,添置渔具,补充给养。这时,队员回家与家人团聚,大约休息一个多月。
  当时飞鸾渔业队出海捕捞以大黄鱼(俗称黄瓜鱼)、带鱼、鳀鱼、白鯏和子弹鱼(俗称海怪、油筒鱼)为主。作业范围,北至中央渔场(靠近黄海)南至广东汕头,省内则从福鼎沙埕至平潭一带海域。
  一对渔船在捕鱼作业时,采用对头放渔网的方法。过去通讯技术不发达,没有手机、对话机,就利用不同颜色的电灯灯光来联络,不同颜色的灯光向对船传递不同的信号。这样,依靠灯光联络,就可以协同把渔网围起来。在过去还有用鱼探机(现叫探鱼器)来捕捞带鱼和黄瓜鱼,比如海水深40米,带鱼一般游在水深20—25米处,而黄瓜鱼一般落地在海底上,探鱼器通过其声纳系统发出信号,便会在纸张上打出黑点。依靠技术员敏捷的思维和熟练的目测来判断,若信号反射出的黑点微小,便可以成功捕捞;若是出现很多的大黑点,说明鱼群数量太多,反而难以将鱼捕捞上来。
  在没有应用探鱼器之前,传统的捕捞作业只能依赖专业技术员借助一个名叫“舵”的探测器具(俗称听鱼器),用耳朵听的方式,来判断鱼群的方位和数量。渔民制作“舵”的材料是桐木,利用它具有中空、无芯,易于声音传播的特点。通常“舵”的柄长2丈(6米)左右,“舵”头表面很光滑,长约1米,宽约0.25米,厚约0.06—0.1米左右。在到达渔区作业前,要先关闭船上的机器,避免影响用“舵”“听”鱼。这时技术员先将“舵”头插入海里,耳朵贴近“舵”尾聆听,根据“舵”传递海底层鱼群声音的信息,决定并指挥捕捞作业如何开展。
  农历七月初,船队就出发到浙江沈家门等地渔场,这时主要是捕捞鳀鱼,大约捕捞两个月的时间。鳀鱼通常会在清晨浮游到水面上,船队的渔民经过一夜的休息,早上早起,天色未亮,就要守候在船面观察。由于鳀鱼浮游在海水表层时,远远望去水面会呈现一片银光,一旦发现海面上有鳀鱼群,船队就下网捕捞。
  农历九月左右,天气逐渐转冷,黄瓜鱼群就开始由北往南,即从浙江省沿海的上游南下太平洋,我们的船队就驶往浙江省洞头县的海域开展捕捞。根据长年积累的经验,判断黄瓜鱼的游向,进行捕捞作业。当时鱼群多数量大,我们用的网很大,一网上来,都有几百至上千担黄瓜鱼收获,最多时可以捕捞1400多担,那情景真叫人开心。
  带鱼的捕捞期也很长,捕获量也很多。捕捞带鱼,不管是涨潮退潮,渔网的方向都要朝北向,张开网口等待,因为汛期的带鱼是自北往南游,这样的围网方式自然就会让带鱼“乖乖”游进渔网。
  白鱱鱼的捕捞相对于大黄鱼和带鱼要少,因为白鱱鱼的鱼鳞比较坚硬,会割破渔网,捕多了也运不回来。鳌江船队的陈景福,有一次捕捞时,一网捞了一千多担白鱱鱼,结果起网时,鱼网破裂,导致船队劳而无获。
  子弹鱼也属于上层鱼,鱼儿喜欢群集成堆,海面上仅仅有一些游鱼在放哨,常常撒一网可以捕捞800多担。
  当时闽东沿海各县如连江、罗源、宁德、霞浦、福鼎都有远洋捕捞船队,连江的渔船数量最多,宁德县仅12艘,是沿海各县中最少的。其中八都海星3艘、下汐1艘,三都渔坛1艘、斗帽1搜、虾荡尾一艘,飞鸾1艘,漳湾鳌江4艘。
  历史以来,由于福建渔场暗礁多,浙江人不熟悉福建水道,所以不敢来福建捕鱼,而浙江渔场暗礁不多但潮大,福建人敢于北上浙江捕鱼,所以渔区流传“北怕潮,南怕礁”。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