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三个主要贝壳类特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320
颗粒名称: 沿海三个主要贝壳类特产
分类号: S97
页数: 4
页码: 304-307
摘要: 沿海三个主要贝壳类特产本文章内容包括:在改革开放后,养殖业也实行大胆改革,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经验,取得了可喜成绩,村民们在海滩上大面积围塘造池,把海蛏种苗播种在池塘内整好的蛏埕上,投以饵料,实行人工养殖。这种蛏生长期短、颗粒大、壳薄、肉肥而饱满,味道特别鲜美,无污染,源源不断运往市场。牡蛎,也是沿海地区海鲜特产之一。海蛎有多个品种:缸蛎(或称曲蹄蛎),是生长溪河在海滩交汇处的沙滩石头上。石头裸露在沙质海滩上,大潮时退潮才能露出水面。海边村民或疍民,趁海水退潮时,自带工具,徒步往来那些地方开挖蛎肉,洗净,然后送到村镇零售。
关键词: 宁德市 贝壳类 特产

内容

谚语说:“白露到,蛏吐花”,到了白露季节,沿海村民们开始下滩作业。他们扛着柴锄来到已讨完秋蛏的港汊两边的空堤上,把空埕海泥用柴锄挖去1.3米—1.5米,垒到“艮”(土坝)上,尽量把“艮”垒高,与蛏埕落差拉距要大。到了寒露,“丢艮(垒坝)”结束了,开始着手锄蛏埕。他们首先来到港汊下边流水低处的地方,用柴锄把海泥向低处方向拉去,把低处稍微填高,再到蛏埕上边,把前番“丢艮”时挖去海泥的地方整平。使蛏埕尽量平整,能让蛏埕苗床在海水涨潮时,最早淹没,退潮时最快露出水面,这样能使海水中的受精卵在蛏埕苗床上停留时间长,能够渗入苗床土中,多长苗种。到了秋分,春季播种下的苗种已长大成熟了,雌性把卵子排出体外,与雄性排出的精子在海水中自行交合,随海水漂流。到了霜降、立冬节气,受精卵子已逐渐长大,能够有能力渗入松软的海泥中(霜降与立冬节气最旺盛),成长成种苗。在这两个节气,人们趁大潮时,把已锄好的蛏埕整理成一畦一畦,把不平的整平,畦与畦之间留下分界小沟,再把泥土耙碎耙平,再用小木橇抹光。这样蛏埕又松软又平整光滑,给受精卵提极佳的苗床,易于渗入泥中,长成种苗。
  到了立春季节,村民们开始到蛏埕苗床观察蛏苗生长情况,如果发现苗床上生有密密麻麻的小孔眼,像柚子皮一样的苗种,用手指插入苗床泥土中,把泥土撬起一看,种苗有小筷子尾端大小,能够漂洗上筛,不遗落筛下(估计1市斤3000粒左右),趁着头水,赶个好价钱,就可以开始着手“涂”蛏仔苗了。于是,选择寒冷阴天或毛毛细雨天(如果天气晴朗,有阳光,温度高,会把苗种闷热死),徒手来到蛏苗床下边畦沟旁边,弯下腰,两手五指并拢,伸直手掌,两手掌相抵触,掌心向上,慢慢插入有种苗泥土内,用双手轻轻地把苗种泥土划一片片薄薄泥片,顺手溜送到苗床畦中心,覆盖在其他苗种上面。一直沿向上方连续操作,这边“涂”完了又到那边,直到涨潮淹没苗床,才罢手回家。第二、三次把前次苗种泥土,再集中靠拢向中心,层层加高。第四次把涂起的苗种分段,“涂”垒成小圆堆(苗种密度多的,只需三次就可以涂垒小圆堆),经过三(四)次运作以后,人们趁海水还没退干,在没有苗种的蛏埕上,用柴锄挖窟蓄水,把苗含泥用双手捧入蛏仔筛内,送到蓄水窟内慢慢筛干净,倒入箩筐内。到海水涨潮时,用中型木橇把装有苗种的箩筐运到岸边,出售给本地或外地养殖户。
  到了秋季,蛏苗已长大成熟,收获季节到来了。村民们把载有箩筐和篮子的木橇驶向蛏埕。收蛏的人,用左手食指和中指直插进去,用中指把蛏钩取出来,放在左手掌内,左手掌放满了才放入篮内。篮子装满了,用水洗干净,再倒入箩筐内。涨潮时,收工,用木橇运回,挑到岸上,出售给小商贩们。小贩们为了赶鲜度,连夜肩挑到八都、霍童、周宁、石后、洋中、屏南、古田等地叫卖。有的人自己加工蛏干。把蛏洗净,上甑煎煮,拾捡蛏壳,再把熟蛏洗净,放烘炉房内烤干。剩下汤汁,经过集中过滤、加盐、熬成酱卤,运往市场,供应城乡居民作调味料。干蛏肉包装,运往各省市县贩卖。
  在改革开放后,养殖业也实行大胆改革,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经验,取得了可喜成绩,村民们在海滩上大面积围塘造池,把海蛏种苗播种在池塘内整好的蛏埕上,投以饵料,实行人工养殖。这种蛏生长期短、颗粒大、壳薄、肉肥而饱满,味道特别鲜美,无污染,源源不断运往市场。
  牡蛎,也是沿海地区海鲜特产之一。春季到了,村民们开始把去年春季集散围插在海滩上一根根一米七八的小竹插条取下,用小砍刀削去附在竹条上的“蛎触”(一种浅海滩涂生物,如藤壶之类),逐条削净,成束装在中型木橇上,运到历年扦插海蛎的港汊边海滩上,一条条整齐地插入海泥上,像篱笆一样。一排5米多长,扦条排子要插入25至30厘米深,如插浅了,会成排倒塌,一排排横直距离空间要整齐划一,防止被潮水冲垮,横向留距离2米多空间,纵间顺潮流要留距离4米多空间,预留下次分插时备用,然后两人站在扦条排两边,把扦条排分上下两层,用整条毛竹劈成的篾条把杆条捆扎牢固。
  到了农历七八月份,牡蛎长大了,互相拥挤,会影响收成时产量,要实行再次分扦牡蛎(分蛎),也就是把前次扦插的一排分扦成两排,相互之间距离一定要同等、整齐,再用前次办法,捆扎牢固,只等冬至以后开始收获。
  到了冬至后,牡蛎已长大成熟,一排排累累剌剌欲堕。农渔户们备好了船只,蛎箩、木橇装在船上,趁海水刚要退潮时,把船摇到蛎埕,抛下锚。等海水退干后人们下船,用砍柴刀劈开篾条,把一串串牡蛎拔起,放入蛎箩内,用刀敲碎,然后把装满一箩箩的牡蛎,用木橇运到船边,抬上船,一箩箩叠起。海水涨潮时,把船摇到码头,洗净,大批量卖给肩挑小商贩。这些小商贩们与伙计们一起挑到空旷场地上,支起架子,用大木板放在架上搭起板台,雇人工开壳取肉(一般都是女工),此后,将蛎肉洗净滤干,装一箅箅蛎肉放入篓内,趁寒冷天气,越冷越好,肩挑到屏南、古田、松溪、政和、南平、周宁等地。如果天气继续寒冷,最远处可达建瓯、建阳、邵武等县贩卖。
  海蛎有多个品种:缸蛎(或称曲蹄蛎),是生长溪河在海滩交汇处的沙滩石头上。石头裸露在沙质海滩上,大潮时退潮才能露出水面。海边村民或疍民,趁海水退潮时,自带工具,徒步往来那些地方开挖蛎肉,洗净,然后送到村镇零售。
  还有一种具有危险性的采取法。立夏以后,气温升高,海边渔户中具有好水性和高超潜水技术的人,在海水涨潮六七成时摇着小舢板,来到深水港湾的海沟地方,抛下锚,把小舢板固定牢,他们身上系着一条20多米长的绳子,另一端系在桨尖上,腰间别着小铁锥和凿子,挂一只竹篮,潜入海沟深处,摸到石头上的海蛎,就从腰间抽出锥和凿子,凿下海蛎,装入篮中,采了几只,觉得憋不住气了,就沿绳子往上攀,浮出水面,大口喘气,把篮里牡蛎送到船上。就这样,一直到潮水退时,才罢手把船摇到岸边。这种牡蛎颗粒大,呈长形,像鞋子,俗称“草鞋蛎”,蛎肉最大有0.25斤重,味道清爽可口,特别鲜美,价格昂贵,市场上供不应求。
  夏季经常有雷雨,在深水中采蛎时,如雷雨突发,山洪暴发,溪河水猛涨,洪水又凶又猛,流量迅速增大,一下子冲泻到海沟里,若不及时提防,人和船只会被冲走,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种采蛎船停泊在岸边,如果主人不在,人们从来不敢随便顺手拿走一只海蛎,因为人人都知道,这是冒着生命危险采来的牡蛎。这种特产牡蛎,只有云淡门村前海域才有。因为霍童溪与七都溪汇合,流经云淡门岛,注入三都澳海域。所以,云淡门岛边港湾水深,水流量大,流速快,海沟底部沙质,经过冲刷,石头裸露在海底的沙土上,特殊的水文,所以石块上会生长出特大牡蛎,现在人们已不敢冒这种大风险去采集了。
  改革开放以来,养殖户们引进了太平洋牡蛎新品种和养殖技术。他们选择适合的滩涂,用打桩机在船上把木桩打入滩涂,列成一排排。桩与桩间隔10米左右,排与排间隔3米左右,留下船只来往航行道。把尼龙绳索拉直固定在木桩上,然后把打小孔眼的蛎壳,用小塑料绳穿过,均匀捆扎在大绳索上。在蛎壳上种下苗种,只要退潮时,挂着蛎壳的绳索露出水面就可以了。全程操作结束了,只等冬季到来,牡蛎成熟时收获。这种牡蛎生长期短、颗粒大、产量高,而且成本低,操作简单、花工少,所以,现在都在大力提倡养殖这种牡蛎。
  〓,是我区海中滩涂自生自长的贝壳特产之一。到了阴历七八月份,〓长大成熟了,农渔户们趁海水退潮时扛着大木橇,挑着两只大仔母〓箩,来到岸边滩涂上,把母箩放大木橇上,然后再把仔箩纳入母箩内,徒步把大木橇推到〓埕。趁海水还没有干,用柴锄挖个大窟,蓄满水;再用割〓刀(30厘米长,用铁质小薄片成两刃)以蓄水窟为中心,从周围四面轻轻地向内割划,越薄越好。然后—片片堆集,然后把母箩拉到水窟里,用土箕把〓装上倒入母箩内,量不要多,多了,洗不动,又不干净。然后用脚向左旋转划洗,并用左手把箩内的泥和水往后划推,让浑浊泥水流动到箩外,让箩前面清水流入箩内。洗净后用土箕把〓装上,倒入仔箩内。就这样,一次次筛洗到海水涨潮淹没了〓埕,就把大母箩拉上大木橇。回程时,人要落下海水中,把箩紧靠近大木橇后端护手,趁海水涨潮不大,两手紧握护手,顺涨潮水推向岸边,挑回岸上,再用清洁淡水冲洗一次。此后,上炊甑,用猛火煮熟,再用长竹片除去〓根,筛出〓肉放在盛有清水的大净桶水面上荡漂,最后,滤干水分入小箩里,卖给小商贩们。小商贩一桶〓汤,一篮〓肉并成一担,赶往各村庄叫卖。如果销不完,遇阴天,只好掺入食盐制成为咸〓肉。如晴天,倒在竹席上,摊薄晒干,成为〓肉干,可远销外地。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中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