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告别挖壑存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316
颗粒名称: 六、告别挖壑存鱼
分类号: S973
页数: 2
页码: 283-284
摘要: 在西陂塘未围垦前,沿岸各村都有,俗称鱼“壑”。小的为住户所独有;大的是合作共有。每年的“清明”节前,都要将“壑”清淤一遍,把挖出的泥用来增高培固外堤,然后再在低处安个涵洞,高处搞石砌预洪坝通水。涵洞一堵,就能储水,任其潮起潮落,直至农历五月“端午节”前开涵放水,“壑”内的鱼蟹任你抓取。
关键词: 宁德市 蕉城区 存鱼

内容

从前,每到沿海的一个村庄,均能看到村前“潮间带”的海滩上,都挖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储水坑,即便是退潮期间,滩涂已经干涸,这坑里仍储满着水。这到底是干什么的?陌生人不知道,原来为了储水存鱼蟹。在西陂塘未围垦前,沿岸各村都有,俗称鱼“壑”。小的为住户所独有;大的是合作共有。每年的“清明”节前,都要将“壑”清淤一遍,把挖出的泥用来增高培固外堤,然后再在低处安个涵洞,高处搞石砌预洪坝通水。涵洞一堵,就能储水,任其潮起潮落,直至农历五月“端午节”前开涵放水,“壑”内的鱼蟹任你抓取。“小壑”可收获几十斤,大“壑”几百斤不等。我幼年在家时,看见一天中放“壑”几十个。过节时,有挖“壑”的人家都排满着许多的鱼、虾、蟳等,特别是蟳,几天吃不完,将腿脚齐全、七八分饱满的都养起来,可以吃十几天。没有挖“壑”的人家,也多接受别人的馈送。同时,放“壑”是允许别人捡“壑”底的,所以,家有小孩半劳力的也不缺鱼蟹。这“壑”放后又堵上,下次放“壑”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祭祖节前和再下一次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前了。此后,小“壑”放弃,大“壑”九月初九“重阳”节前仍能再放一次。因为天气转冷,“壑”小水浅,不存鱼蟹了。
  说到鱼“壑”,不觉使我想起童年在家亲眼看见的一件事,今虽时隔六十多年,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我家离海很近,小时候常在海边,或玩耍,或戏水,或讨些小海的东西。1949年,国民党107旅部队驻宁时,下属有一排的兵士驻在濂坑乡(时为乡建制)的炮台(它是1928年海军上将萨镇冰前来赈灾时建下的“守御堡”)。夏日,骄阳似火,酷热难熬。一天中午,几个兵士来到海边,因是小潮,海水已经退去。遗下的是一片干涸的滩涂,只有那一个个人工开挖的鱼“壑”仍充满着蓝色的海水。这些兵士可能是外地人,不知就里,即脱掉外面的衣衫,只穿一条短裤,走进“壑”中去洗澡。不料,却惹来大麻烦了。其中一人的脚被蟳螯钳住,痛的呼爷叫娘,他不知到蟳的特性,用手去抓,越抓越钳得越紧,在水中挣扎起来,“壑”水被搅动后,别的蟳也漂上来,螯住他身上的多个部位,还差点被淹死在水里。我当时才七、八岁,一帮小伙伴看见了,觉得很好笑。另外,还听长辈们讲过“豚困鱼壑”的故事。大概是从前有一年夏天,一只海豚进入西陂塘的“壑”里觅食,不知是因为贪食而迷路,或是别的原因,潮水退去,仍困在“壑”里,“壑”主痛恨它把储存的鱼全糟蹋了,故将水放干,抓拿回去,有二百余斤。此为往事,但笔者幼年在家,海豚进入西陂塘为常事,特别是夏暑季节,涨潮时多能见到它欢悦在水面上。至于鱼“壑”,自七十年代后,由于人为因素近海资源减少,已经没有了。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