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告别定制网艋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312
颗粒名称: 二、告别定制网艋艚
分类号: S971
页数: 3
页码: 277-278
摘要: 渔网种类繁多。定制网是张网中的一种,叫“桩张网”。因为水下埋有木桩,通过绳索把渔网固定在港道流水处,网罗过路(逐流)的鱼儿,故名。它与这一捕捞作业的船只连在一起,称作“艋艚船”,捕获的海产品,叫作“艋艚货”,大潮日挂网生产,小潮日解网回家。全年作业,旺在春汛。
关键词: 宁德市 蕉城区 渔网

内容

渔网种类繁多。定制网是张网中的一种,叫“桩张网”。因为水下埋有木桩,通过绳索把渔网固定在港道流水处,网罗过路(逐流)的鱼儿,故名。它与这一捕捞作业的船只连在一起,称作“艋艚船”,捕获的海产品,叫作“艋艚货”,大潮日挂网生产,小潮日解网回家。全年作业,旺在春汛。好处是一人一船一网,就能生产,但因被固定在海中的风浪尖上,过去没有通讯工具,台风、雷暴袭击,时常发生人船安全问题。故家属在家无时不刻担心海上丈夫的安全,抱怨说:“未过重阳日,还不知道今年是否还能同丈夫一起过年?”所以有做艋的村庄,如原蕉城的中南、漳湾的岐后、八都的下汐等村,对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很重视,都要热烈庆祝一番,因为过了重阳节以后,闽东近海就无台风、雷暴了。
  据1990年统计,宁德市(今蕉城区)有定置网614条,分布在境内的官井洋、三都、漳湾等作业海区(场),捕捞品种主要有:毛虾、对虾、鲳鱼、鲂鱼、鳓鱼、海蜇、石斑鱼、马鲛鱼、龙头鱼、梭子蟹、锯缘青蟹等。年产量在一千吨左右,约占海洋捕捞总量的三分之一(详见1995年出版《宁德市志》(蕉城区)卷七、渔业)。
  迄今,时过二十余年,上述的情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由于人为原因,近海的自然资源在逐年减少,新的现象是:一方面,旧的捕捞作业因捕不到鱼,在逐渐减少,甚至消亡;另一方面,新的人工网箱养鱼又在逐年增加,不断挤压艋艚作业的空间。笔者在撰写本文时,也曾了解过多个今在经营水产品生意的人,均说如今本区的艋艚已寥若晨辰,几乎是看不到了。
  在旧社会的私有制时代,艋艚定制的“桁”位要用钱买卖或租赁,尤其是好的“桁”位,标价更高。主要在于选址难,打“桁”(桩)也要花本钱。建国后1951年6月,宁德县实行渔区“土改”,此时的蕉城镇中南街黄承志虽已死去多年,却因建国前经营城关德顺埠鱼货牙行,占有宁德海面多个艋艚“桁”位出租,并强行收购渔货,被评定为“海霸”。直至“文革”前的数十年间,均被当作以阶级斗争的“靶子”,进行批判。渔区“土改”中,根据1950年6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土地改革法》第四章的各条规定,原则上江、海、河、港、湖、沼等水面之所有权,应收归国有,但考虑到渔业生产的需要,可将其定给原经营者所在的乡镇民主管理之,并由该经营者继续经营的精神,宁德海面的艋艚“桁”位不再为私人所有,应收归原经营者所在的乡政府管理,个人经营。后来,农村实行集体化,即由集体管理,个人承包经营之。
  这艋艚打“桁”埋桩是一件大事,既要定位准确,又得安全可靠。前人迷信思想很重。打“桁”(桩),除要选择好日子外,还要搞请“元帅神”仪式。建国后,政府提倡破除迷信,这请神的仪式没有了,但择日仍不可少。其事先应备好两大部件:一是打入海底的“桁”,叫“锹”,用松木做的,不够长可以接上去;二是接在“锹”的外端的绳索,叫“筋”,用竹篾加稻杆打成的绳子,要一而贯之,不能接。届时,同行的人会来帮忙。在退潮时,两条船只靠拢一起,将已备好的“桁”放入水中,竖起来,用一大木斗,把中空约一米多长的一头套在“桁”的上方,实心的一头向上,木头的两边穿着两条长长的竹制抬杠,两艘船上的十几个劳动力以步骤相一致的动作,将木头抬起放下,再抬起放下,直至把“桁”打入海底。留“筋”在水面上,再分支用于缆鱼网或船只。这种竹篾加稻杆制成的“筋”只能使用两年时间,到时就要更换。现在改用尼龙丝做“筋”,使用寿命长达五六年之久。艋艚“桁”打好后,将木斗收藏起来,主人还得宴请大家,欢聚一堂,以资庆祝。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