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盐操作过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307
颗粒名称: 制盐操作过程
分类号: TS343
页数: 2
页码: 267-268
摘要: 先把高滩上的杂草剔除。然后整平铺上粗砂夯实,把细砂撒开但不均匀“再用耙摅(上有木头装上竹齿)”横竖来回耙成凹凸小缕沟。再行泼砂,充在竹筒中下方以便泼水时容易倾倒“卤水上筒后把竹捲倾斜竭尽全力泼出”顷刻变成小雨雾浇洒细砂上,再泼一次增加盐分,泼砂盐工需有技巧,把泼捲的鹵水泼出能成小雨雾。盐民纷纷上海墩收砂过滤,(是以仅靠做盐为生者被称,此时盐砂上面呈现白茫茫的盐硝”用耙板收集盐砂成小堆“把鹵砂装满鹵楻之后用鹵水浇灌过滤,鸡蛋漂浮在鹵面露出有姆指大面积的鹵度最浓,一直接至鸡蛋下沉不露面时截止。
关键词: 宁德市 海盐 制盐过程

内容

制盐,当地人称“舞鹵”。先把高滩上的杂草剔除,如海土菜、“芥堂菜”、瘦毛草等等,然后整平铺上粗砂夯实,这叫“舞鹵埕”形成。
  此时可以“开砂”:用一块硬木,横40公分,直30公分,其口钉上一块长方形铁板以资耐用,名曰“耙板”。把细砂撒开但不均匀,再用耙摅(上有木头装上竹齿),横竖来回耙成凹凸小缕沟。
  再行泼砂:用竹筒亦称“竹捲”,安上两米长的长柄,充在竹筒中下方以便泼水时容易倾倒,卤水上筒后把竹捲倾斜竭尽全力泼出,顷刻变成小雨雾浇洒细砂上,稍待两小时,盐砂上现出白色盐硝,再泼一次增加盐分。第一道工序算结束,让它曝晒。泼砂盐工需有技巧,把泼捲的鹵水泼出能成小雨雾,否则若把盐砂冲成小砂堆,则一事无成。
  收砂过滤:待至下午二三点,盐民纷纷上海墩收砂过滤,叫“舞鹵”(是以仅靠做盐为生者被称“舞鹵仔”)。此时盐砂上面呈现白茫茫的盐硝,用耙板收集盐砂成小堆,再用“笆簊(土箕)”端来倒鹵楻。木制鹵楻,上口大0.60米,下口0.40米,底留一个出鹵口。用大芦苇管按接楻口流至鹵桶,把鹵砂装满鹵楻之后用鹵水浇灌过滤。经芦柴管流至鹵桶,用新鲜鸡蛋测试鹵度。鸡蛋漂浮在鹵面露出有姆指大面积的鹵度最浓。一直接至鸡蛋下沉不露面时截止,这说明鹵度已淡不能成盐,残留不可再接。
  此时仅是盐鹵,不是盐,还要做盐坎晒盐。
  暴晒大盐和煎熬小盐:做盐坎,又称做“大盐埕”,用壳灰敫(掺)细砂制成灰料,铺平,槌打结实,至自然上釉光滑。面积宽狭依各户人力物力条件,各户大小不统一,或做大盐坎或做小盐坎。昔日没有天气预报,不能掌握晴雨天,只能碰运气,如做盐坎过程不幸遇雨尤其下午大雷雨,则功亏一篑,倘有两天大晴天就大功告成。尤防国民党盐兵常来除坎。倘能逃脱天灾人祸之厄,就能放鹵晒盐。清晨放鹵,经一日曝晒至下午结晶成盐,叫“大盐”,用“括盐刀”收拾起来,挑回家待售。
  倘若天公不作美,多时不见天日,只可熬鹵煮小盐。煮小盐先把盐滷倒进大铁锅里,用木片柴草烧煎,需经一昼夜致鹵浓缩,现出“牛目瞅(牛眼睛)”气孔泡。随从汽孔眼不断蒸发,浓缩成“蟛蜞目”样,基本结晶,仍有少量液体存在,即可烤盐。用大铁铲翻动烤干,即是细盐,又称“盐仔”,便可出售。经日晒自然结晶,粒大叫“大盐”,价高;细盐粒小,价低。熬煎细盐多是俊姆(妇女)操作,叫“煮鹵婆”。“小盐”销路亦好,盐民说“有盐就有钱”。
  盐民本以农为主,做盐是副业,是以盐民亦农民。制晒海盐全凭靠天吃饭,即需天晴还需小潮,否则束手无策。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