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先期制盐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303
颗粒名称: 宁德先期制盐法
分类号: TS34
页数: 1
页码: 265
摘要: 海水有咸卤,形成了海盐生产办法:在海边选择一墩头,向下掘洞,下铺茅草,洞底预埋一条通外的芦管,漏丘旁下再挖一洞;上铺茅草,漏丘下出露的芦管即架在卤楻之上”卤楻旁筑小坑,承接积贮卤楻流入的卤水;并用竹管把它引入,内围用竹篾编织”并涂敷蛎灰,卤水在涂了蛎灰的盘中能增加卤度,盐盘旁即煎锅,制盐时,先挖松沙埕土。把受海潮浸沤的埕土挖起,搬运倒入漏丘里,然后取海水淋入,通过芦管导入预先放有鸡蛋或桃仁的卤楻,如鸡蛋或桃仁浮起,则卤浓可煎,即引向小坑、盐盘贮积,而后用锅煎出原盐,这种制盐法繁琐,得盐少。
关键词: 宁德市 盐业 制盐法

内容

先民们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海水有咸卤,潮长而过埕地,则卤归土中;潮退,日曝至生白花”的现象,形成了海盐生产办法:在海边选择一墩头,向下掘洞,杵实边、底,下铺茅草,洞底预埋一条通外的芦管,叫“漏丘”;漏丘旁下再挖一洞,筑实,上铺茅草,叫“卤楻”,漏丘下出露的芦管即架在卤楻之上;卤楻旁筑小坑,承接积贮卤楻流入的卤水,并用竹管把它引入“盐盘”;盐盘,内围用竹篾编织,涂敷蛎灰,外围筑土,并涂敷蛎灰,据传,卤水在涂了蛎灰的盘中能增加卤度;盐盘旁即煎锅。制盐时,在海潮未至前,先挖松沙埕土,潮退后,把受海潮浸沤的埕土挖起,搬运倒入漏丘里,然后取海水淋入,通过芦管导入预先放有鸡蛋或桃仁的卤楻,如鸡蛋或桃仁浮起,则卤浓可煎,即引向小坑、盐盘贮积,而后用锅煎出原盐。这种制盐法繁琐,花工大,得盐少。逮至明嘉靖间(1522—1566年),如乡贤阮志邦先生所述“八团制盐”的方法,非但节省劳力,又提高了效益和原盐质量,是传统制盐工艺的一大进步,也是宁德人的又一贡献。现代制盐法有了更大的进步,适合于官方规模生产官盐。而民间则利用岸边平面大岩石或土坪,用黄泥土围边,涨潮时,提灌海水于此,利用大晴天日晒成盐。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