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古代盐业规模巨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302
颗粒名称: 宁德古代盐业规模巨大
分类号: TS32
页数: 2
页码: 264-265
摘要: 从历代王朝对宁德县海盐生产、存贮和销售的管理,《三山志·卷第九·公廨类三·诸县仓库》记载:一曰盐仓,分贮漕盐于此,宁德仓场在县门内之西“这是存贮财赋性质的官盐仓库。福州府额定宁德县官盐税课征收111924斤。而宁德历代官、私盐并存”私盐生产、运销便利。为了加强对民间私盐的管理”朝廷额定宁德职官,衔带长溪、宁德巡检巡捉私茶盐矾(号称‘两县巡检’),盐商税务一员(政和八年后由县官兼监):一员专司巡检巡捉私盐;废宁德等地官办盐场;盐田归民经营“旋即恢复官盐生产”朝廷允准福建路运使贾青的奏请。
关键词: 宁德市 盐业 规模

内容

从历代王朝对宁德县海盐生产、存贮和销售的管理,可见其当年规模。
  《三山志·卷第九·公廨类三·诸县仓库》记载:“县仓有三,一曰盐仓,二曰省仓,三曰常平仓。盐仓者,国初有之,分贮漕盐于此,其旁置场,听民自市焉”、“宁德仓场在县门内之西,兵火后重创。”这是存贮财赋性质的官盐仓库。宋淳熙间,福州府额定宁德县官盐税课征收111924斤,每斤9文,合1308贯204文,“随春秋二税催驱”。
  盐是历代王朝财赋主要收入之一,历来为官方专营专卖,而宁德历代官、私盐并存。私盐屡禁不止。因这里海洋水域辽阔,海岸线长,岛屿众多,私盐生产、运销便利;更因部分半岛和海岛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为求生存,岛民铤而走险。一些乡村应业而名,如“盐仓村”、“盐仓坪村”、“贩艚头村”。三都青山岛上的“百秤潭村”,村西古有一大坪,每天可晒盐100斤,为一秤,竟引为村名。
  为了加强对民间私盐的管理,如宋代,朝廷额定宁德职官:知县一员;县丞一员;主簿一员;蛇崎巡检一员;“衔带长溪、宁德巡检巡捉私茶盐矾(号称‘两县巡检’)”;盐商税务一员(政和八年后由县官兼监);区区六名秩官,一员专司巡检巡捉私盐。
  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十一月,废宁德等地官办盐场,盐田归民经营,旋即恢复官盐生产,并强化私盐管理。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年),朝廷允准福建路运使贾青的奏请,“添使臣二员,内一员于长溪县边海盐栅置立“两县巡检”,“管长溪、宁德、罗源、连江四县,以专切巡捉私煎、贩盐公事为名,仍差兵士,以五十人为额”。至哲宗赵煦元祐七年(1092年),巡盐寨搬迁到宁德“水漈里”(今八都水漈村),专管宁德、长溪二县。高宗赵构绍兴九年(1139年),更名宁德巡盐寨,治所在蛇崎。其寨兵在第二年增至100人之众。
  《明实录类纂·诏谕奏疏》载: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正月丁亥,福建都转运盐司奏请革裁宁德批验盐引所,上从之。“盐引”者,宋及以后历代官府给予商人凭以运销食盐的专利权证。何时在宁德设置批验盐引所,目前尚不得而知,但足见宁德在盐业生产、运销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取消“官盐”制,而于高宗乾隆七年(1742年)又恢复,并把盐业分为“商邦”和“官邦”,宁德划属“商邦”。透过历代官府对宁德盐业的重视,可见其当时生产、经营的规模。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