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民间俚语与传说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284
颗粒名称: 六都民间俚语与传说故事
分类号: I057
页数: 3
页码: 249-251
摘要: 六都民间俚语与传说故事本文章内容包括:“莫弄舅惊”、昌锡问鬼、有理没理去后周街讲、铁炉坪由来初考等。
关键词: 宁德市 六都 民间故事

内容

“莫弄舅惊”
  “莫弄舅惊”出自半个世纪前的六都油坊溪甘软细之话。
  先讲何为名“油坊溪”?传说有二:
  其一,油坊溪水自兰里坑来,先民利用水力,制造水车,进行榨油作坊业,故称油坊溪。
  其二,西陂塘自宋代围垦西陂塘功成近百年,后溃为海,对破坏者及后来围垦工程贪污者,在此受处罚,传说处决极刑为烹油至死。后人称油坊溪。
  油坊溪村甘姓为主,软细甘姓。
  1958年“大跃进”,劳动力被调去炼钢铁,农业无人做,把已收成的地瓜埋成堆,不久要腐烂。甘软细眼睁睁看集体没人处理地瓜,这样被糟蹋,就将没烂的地瓜选出再挖洞保存起来,一直到次年仍然如此。至1960年春季生产队无粮供应,全村人缺粮三个月,饿死人甚多,而甘软细就将地瓜取出全家度日。1960年政策松了,他把周边农地种上地瓜,别人还在饿,而他家粮食有余。
  人到晚年就想起自已后事,开始做寿坟。1962年粮食生产刚开始复苏,别人尚在半饿中,软细做寿坟,“不是亲来也是亲”,不少人去帮他做小工,混个饭吃。小工人数大大超过计划人数,软细担心地瓜不够吃。有一天,挖坟挖到一块大石头,其外甥赶回家报告软细:舅呀!发现一块大石头。这时软细有点惊慌,挖大石头要很多人力,家里地瓜米不多了。他赶到寿坟地看,原来这是一块风化石,可用洋镐铁钎挖出,于是松一口气地责备外甥说:“毛(没有)助舅胆,还弄舅惊。”全场先生、师父、小工们哄堂大笑。半个世纪以来,这句话一直流传各地至今。
  昌锡问鬼
  昌锡姓刘,六都黄莲坑头村人。黄莲苦,黄莲坑村民更苦,其山贫瘦,只能种茶,粮食只能种地瓜,林竹都不成大材。村民自古以来就用竹子加工成粗纸,来换回食物。
  粗纸制作很简单,挖一坑,长、宽、深各约三米大小,周边及底用三合土或石料做的池,将当年不成大材的毛竹砍来砸碎,投入池中,加石灰等进行腐化成纸浆,然后制粗纸。几乎每家每户都做,成为一项副业。
  制成的粗纸销往沿海乡村。刘昌锡起先是将自制的粗纸挑往漳湾街换咸鱼蚵,后来就收购邻居的粗纸挑往漳湾街出售。
  从黄莲坑头走到漳湾街,路经长岐、盘山、六都飞竹、东岐、过西陂塘渡、经下仓、西岐、骝屿、陡门头到达漳湾街,全程几十华里,将粗纸批发漳湾街各店头。店家经常留刘昌锡吃午饭或晚饭。店家生活相对好,而漳湾街常有海鲜货。刘昌锡在店家吃饭时都吃下等海鲜,店家婆劝他吃些上等海鲜,但他心想,吃了上等菜后,将来想时却吃不起,便说“嘴怕孬(吃坏了)”。店家及其妇人哄堂大笑,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一传到今天,“昌锡嘴怕孬”成了当地名言。
  刘昌锡做粗纸小生意,常常往返于漳湾与黄莲坑头之间,必经之路西陂塘渡,若行至西岐渡头无船过渡,就必须返回漳湾街,再绕道回黄莲坑头。但是绕道走,要经过一处乱坟岗。他做粗纸小生意,总有几块银圆,他就把木桶底做个暗仓存银圆。
  有一次,夜深经乱坟岗,忽听“鬼”叫,他气得放下装着咸虾米、咸鱼魺的担子,说:我昌锡这么苦还不哭,你鬼哭什么呀?你要咸虾米你拿去,桶还我。
  就这样,六都一带民间留下“昌锡问鬼”的故事。
  有理没理去后周街讲
  后周街是六都中心地段,村民讲“前唐后汉”常在此处。这里与“七都坊下坪”、“增坂池头盾”、“南埕八扇厝”、“霍童街头亭”相提并论,都是当地“小法庭”。
  旧时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家族纠纷,海埕、山地、田园、引水等,各种纠纷常有发生。都说,“有理无理到后周街讲”。这是因为有乡老在此,主持公道。解放后,尽管有调解委员会,仍然要请老人参加调解工作,为化解矛盾做出努力。因此,现在还遗留这个口头语。
  附:
  铁炉坪由来初考
  铁炉坪在六都傅竹境西,八仙顶山麓之寨顶山下,右为龟头鼻,左为蛇头,即今铁炉坪村。
  先民为何在此冶炼铁?推理:一、铁炉坪村依山面海,水陆交通极方便;二、铁炉坪村下有高岭土,可做冶炼铁高炉;三、炼铁需木炭和壳灰(炼成生铁),铁炉坪上有山,树木多,可烧炭,附近海滩有牡蛎壳可制壳灰。
  很久以前,先人在此冶炼铁留下大量铁炉渣(即“铁屎”),一直堆积到当时的海边,久而久之形成一块面积约0.5平方公里,高低不平的铁渣土坪。清康熙后,铁炉坪成为墓群。右侧可能是冶炼人员的工棚住宅,后称铁炉坪村至今。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初如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