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269
颗粒名称: 簪花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页码: 237-238
摘要: 每年正月十五日,既是传统的元宵节,又是“通天圣母娘娘”陈靖姑的神诞日。是晚,濂坑村东濂堂(大宫)内,灯火辉煌,从明朝开始,濂坑王姓每年新郎官“簪花”仪式在此举行。濂坑村新郎官簪花仪俗,保留了自宋代以来男人簪花遗俗文化和民间信仰的特点的道教文化传统习俗,沿袭至今,成为地方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关键词: 宁德市 濂坑村 簪花

内容

每年正月十五日,既是传统的元宵节,又是“通天圣母娘娘”陈靖姑的神诞日。是晚,濂坑村东濂堂(大宫)内,灯火辉煌,从明朝开始,濂坑王姓每年新郎官“簪花”仪式在此举行。堂上“通天圣母娘娘”端坐正中,“娘娘”前排一桌供礼:猪头一个,雄鸡一只,红鸭蛋五粒,大鱼两头,水果五碗,贝类五盘,小味五盘,红酒一杯,茶米水十杯。法师身着法服,手摇师铃和圣水。前一年新郎们集中一处按结婚月日顺序跪拜于“圣母”前,由此开始簪花仪式。法师对每一位新郎官逐一发咒祷告,然后新郎官跟着法师围绕堂中每一烛柱后,新郎官又按顺序朝拜于“圣母娘娘”前,这时,当年轮值阜老四人分别手提酒壶、酒杯和已备好的人造花朵,在法师的带队下,阜老将斟好的一杯酒递到新郎官嘴边,新郎官一饮而尽,而后一个阜老将一朵花簪到新郎官头上,意喻“娘娘簪花”。簪花礼毕后,法师又为新郎官祷告、洒圣水,仪式完毕,新郎官向“通天圣母娘娘”行三叩礼后,各提一合(对)灯回家。到家中,向中堂祖宗三鞠躬,双手把头中花朵端放于中堂几桌上,发大炮。
  濂坑村王姓新郎官簪花习俗是从宋时逐渐衍变而来的。当时它是一种风雅的表现,荣耀的标志。有史可稽的,宋神宗时宰相王珪,他为翰林士时,一个中秋夜皇帝召见,因为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就命宫妃们各取头上的簪花一朵插到王珪头上,搞得王珪脑袋像插满冰葫芦的草招子。
  宋代时新科进士及第,皇上在宫中赐宴,也要赏每位进士一朵宫花戴在头上。每逢盛世,宫中从皇帝到大臣、禁卫吏卒头上都戴花,称“百官簪花”。元代之后,民间男人戴花逐渐减少,但宫中新科进士及第,皇上或娘娘还有为其簪花,明清新科进士及第还是沿袭元宋,但只为探花、榜眼、状元三鼎(顶)甲簪花。由于人们对登科的羡慕,称结婚的新郎亦为“状元及第”,而结婚和登科相比还是逊色一些,所以新婚就被人们称为“小登科”,自古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人生最得意的两件事。
  濂坑村新郎官簪花仪俗,保留了自宋代以来男人簪花遗俗文化和民间信仰的特点的道教文化传统习俗,沿袭至今,成为地方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