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闽剧团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255
颗粒名称: 六都闽剧团始末
分类号: J819
页数: 3
页码: 204-206
摘要: 清末民初,六都就有文坛结社和梨园爱好者的传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周志孔自行请福州新元昌闽剧戏班到六都演出,闻名乡里。1966年“文革”初期,各地大兴“破四旧”,原来购买的闽剧团之龙袍、凤衫被剪破烧毁,留下新置和道具封存禁用。旧戏不能演,六都闽剧团就此暂时告终。至今年30年了,无人过问六都闽剧团,演员离世者也不少,健在演员己是耄耋、古稀、花甲年华。老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群众文艺之梨园演艺,自已登台表演一去不再回了,只好在电视和光盘中看别人表演了。
关键词: 宁德市 六都 剧团

内容

清末民初,六都就有文坛结社和梨园爱好者的传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周志孔自行请福州新元昌闽剧戏班到六都演出,闻名乡里。
  1947年,由许祖玉、周景鲁筹办组织六都业余闽剧团,是自发性群体娛乐组织。开办资金靠民间集资,自愿捐助,本团人员乐捐,有的50斤、100斤谷子不等,也有非本团人员乐捐和借高利贷等。道具向城关闽剧团租來。
  剧团活动场所起先在许祖玉厝,后在朱佬庚酒库排练。会演在本村许厝大厅演出。
  演员:周景鲁(兼导演)、周二妹(青衣)、周景星、陈新顺(女丑)、朱德凑(老花旦)、陈挺美(武生13岁参学艺)、周景翰、周景泽、许守富、朱佬庚、朱彦忠、周伏祐、周初尧(三花)、朱朝饮、黄星钗及许佬文、林细板、林本春、陈邦楷等。
  后台音乐:朱德寿、朱彦超、朱彦城、朱彦贵、朱宇、朱佬三等。
  周初仁(后勸主管灯光),余阿使(搞联络)。
  剧本:《水源海》,加演《补缸》等。
  周训虎早年就读福州中学、受训于省政干团等,曾任宁德县保安队长,爱好诗书文艺。鼎革后谢职回乡,1951年任六都闽剧团导演,编现代戏《三八线》,宣传抗美援朝,在白马堂公演。1952年周训虎逝世,剧团暂停一时。
  1953年重整队伍,由许克全、周初红担任负责人,除原班人马外,新参加的演员有周招云、周彩华、朱爱清、陈香、朱爱容、陈细莲、朱佬坤等。1955年又增加陈玉钗、陈妹菊,1957年又扩招周雪仁、朱绍珍、黄加如等。地点在周履祯厝,彩排在白马堂宫戏台。其资金来源同样靠社会集资,资金不足继续借高利贷添置服装和道具。
  1954年请福州“杏杏沙”教戏,团址借用“三义店”酒库,平时教练在此进行,排练、彩排设白马堂宫戏台。彩排结束时,在本村组织评议演出、免费演出活动。尔后举办有偿演出,每张门票0.10—0.15元不等,来填补团里经费困难。尔后请福州“新国丰”戏班花旦为导演教戏。接着在邻村、乡及本县演出,并参加全县会演,被县文化局评上名等,进而往外县、外地区演出并获奖,闻名闽东各县及省垣。演出剧目除闽剧外,还编现代剧、街头戏,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和政策。如陈新顺街头剧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发动农民种菜:“圆包菜,扁包菜。有心是空心菜。剪刀剪倪菜,汤荡饭泥菜,油伴波申莱,虾米煮介菜。”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宁德县民间文艺昌盛时期,各乡镇都有业余闽剧团。其時流传“六都生,七都旦,八都是花旦”。
  1957年反右派运动开始,为应外县邀演,未经六都乡政府和工作组同意,剧团准备私自开船往外县演出被工作组拦下。
  六都闽剧团出外应聘和邀请演出,人员伙食和场所由出邀乡村负责,尔后送红包或聘金给团里人员分红。没有固定工资定额。演员等全体人员只是娛乐、见世面、看各地世界和赚个饭吃而已。
  1958年大跃进期间暂停演出。1960年体制改革下放时,六都公社为照顾剧团便于演出和生产相结合,还专门划一片良田给六都闽剧团,后称第八生产队。
  1966年“文革”初期,各地大兴“破四旧”,原来购买的闽剧团之龙袍、凤衫被剪破烧毁,留下新置和道具封存禁用。旧戏不能演,六都闽剧团就此暂时告终。全部演员参加笫八生产队生产劳动或归原先所在生产队。
  1982年县文化局黄如枢副局长來六都,重新排演一场闽剧《亭楼暗箭》参加县人民会场汇演,获奖旗一面,奖金300元。在白马宫买票演出后,留下的剧团服装寄存“三义店”酒库楼上,台幕及有关乐器进拍卖抵还借贷。从此,六都闽剧团宣告终结。
  至今年30年了,无人过问六都闽剧团,演员离世者也不少,健在演员己是耄耋、古稀、花甲年华。老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群众文艺之梨园演艺,自已登台表演一去不再回了,只好在电视和光盘中看别人表演了。
  据老演员陈挺美(81岁),周彩华(73岁)夫妻和朱宇(89岁)等三人口述,周初如记录整理。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初如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