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马坂水利渠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236
颗粒名称:
马坂水利渠道
分类号:
S276.7+1
页数:
4
页码:
164-167
摘要:
贯穿宁德沿海四都(四都、五都、六都、七都)的马坂水利渠道,经过七都镇、金涵乡、漳湾镇。主干渠长28.2公里,渠底平均宽2.8米,面宽平均7米,高(深)平均4米,分干渠长34公里,支干渠4条,计长30公里,设各种节制闸、涵洞、渡槽35座,主干渠流量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3万余亩。
关键词:
宁德县
马坂
水利渠道
内容
贯穿宁德沿海四都(四都、五都、六都、七都)的马坂水利渠道,经过七都镇、金涵乡、漳湾镇。主干渠长28.2公里,渠底平均宽2.8米,面宽平均7米,高(深)平均4米,分干渠长34公里,支干渠4条,计长30公里,设各种节制闸、涵洞、渡槽35座,主干渠流量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3万余亩。
—
五十年代中期,宁德县委、县人委为保证农业高产稳产,认识到必须首先解决水旱问题,把水利建设放在第一位。1955年建成五里洋引水工程,1957年建成金溪引水工程。1959年县委、人委作出决定,修建马坂灌溉工程,11月成立马坂引水工程指挥部,由七都公社党委书记李心洁任指挥、县水利科副科长左兆兴、漳湾公社党委副书记林志吉为副指挥,总指挥部设在七都。12月1日整个工程全面动工,全县13个公社调集了11个公社的8150名农民工上场,高峰期超过10000人,沿着主干渠(马坂坝头至濂坑井上)以公社为单位,编成11个民工大队。如虎贝、洋中、石后等公社分配濂坑段开挖主干渠,七都公社分配在乐厝至秋山尾段,民工在各公社干部的带领下,自带口粮、菜金。实际由公社分配各大队(村)出粮食、办食堂,民工自带工具,各公社分段包干。
马坂引水工程拦河坝(石砌),位于七都公社马坂大队的七都溪河段,坝长107米、宽20米、高2.5米,于1960年2月建成。主干渠沿线的各公社民工,有分配到各大队(村),在自己大队包段的各地段上开挖,沿线红旗飘扬,晚上架灯夜战。在当时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大干快上形势下,民工们干劲冲天,从马坂至濂坑的16.5公里长的主干渠于1960年10月基本挖通,计完成土石方104万立方,其中石方1.51万立方米,投工101.7万工日,耗资84.82万元。
在“大干快上”的政治形势影响下,工程匆促上马,技术上没有规划、设计,更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拦河坝所处的河床地质状况不明,加上施工中缺乏具体的技术指导,一味追求早日完成,因此工程质量差,在1960年8月8日的一场洪水中拦河坝被冲垮。由于“大跃进”时期宁德县从农村抽调大量劳力投入各种工程建设,造成农村劳力大量外流,土地大量抛荒,粮食严重减产,人们不得以瓜菜及野菜、青苔、谷糠,甚至纸厂出的稻草浆填饱肚子。由于“难当的饿罪”,全县出现了病人多,死人多,外流人口多的“三多”现象,当时宁德县委根据上级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指示精神,决定马坂水利渠道(引水工程)下马。
二
1963年,宁德县国民经济有了起色,决定马坂工程再度上马,中共宁德县委于同年12月重新成立了马坂灌溉工程指挥部,由县长陈邦兴任总指挥兼党委书记,水电科长李心洁、水产科长任随保任副指挥。12月27日开工,实行合理负担政策和定额管理(每个男全劳力负担义务工5个工日,每个工作日按各公社不同补贴0.4元至0.5元),这样一来调动了民工积极性,上场民工5000余人(按各公社配额),工程进展较快,16.5公里的主干渠按设计要求于1964年9月修整完成,右干渠1.2公里接到五里洋渠道,左干渠11公里,左右干渠流量达2立方米/秒。完成支渠15条,计长30公里,建节制闸,涵洞54座。至此,马坂水利渠道开始全线通水。
1964年11月修补道路桥27座,引水渡槽12座,但由于拦河坝被洪水冲毁,渠道引水只有2立方米/秒,经过3个月奋战,投工3万余工作日,花资金12万元,于1965年2月完成拦河坝基建,流量按设计要求恢复到5立方米/秒。
1965年10月至1966年8月,完成从濂坑井上经郑岐、增坂、下坂到西坡塘陡门头8.7公里左干渠,从陡门头分两条支渠:一条经骝屿、下仓、西岐、熨斗4公里;一条经门下到上塘8公里。至此,马坂水利渠道工程基本建成。
三
由于灌溉面积需要,从1971年12月起,马坂水利渠道继续延长,1972年6月开通岭后隧洞330米,使增坂干渠通过隧洞直接向漳湾、南埕供水。1976年开通熨斗隧洞186米,建漳湾渡槽130米。公路倒虹吸30米,门下隧洞462米,建成永安塘渡槽和上塘渡槽,共计完成支渠3条,长23.7公里;隧洞6座,长1785米;渡槽4座,长657米;大小倒虹吸3座,长260米。
1981年随着西坡塘垦区开发,马坂引水渠道又进行配套扩建工程,在六都段、濂坑坛亭段等处为起点,又建干渠8.7公里,流量1立方米/秒,经过四期修整,至1988年2月共完成土石方2077万立方米,投工4.35万工日,耗资4.034万元。
马坂水利渠道引水工程从1959年开工到1988年配套设施完成,前后持续了30年,为七都、金涵、漳湾等乡镇1.3万水田灌溉和七都和西坡塘等地淡水养殖供应水源,发挥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当地大力发展工业区,农田被征用开发建设,马坂水利功能逐渐废弃,大部分渠道荒废。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和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