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陂塘史实与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230
颗粒名称: 西陂塘史实与传说
分类号: I057
页数: 3
页码: 150-152
摘要: 乾隆版《宁德县志》记载:“西陂,在六都,又名赤鉴湖,即西陂塘也。宋元祐四年,邑民林圭与圣泉寺僧养誉纠集百余家,筑堤作堰,设二石陡门,垦田七百四十八顷,载粮四千石。后复崩陷成海。”相传北宋期间,由福建兴化府莆田八角井走出一位年轻人,名林圭,字世珍,行十三,玄泰公之后,福唐尉孝阙攒公之正派也。来到漳湾陡门头圣泉寺(又称雪峰寺)当菜徒。由于为人诚实,手脚勤快,深得住持养誉禅师(字普越)喜爱,虽称师徒,胜似父子。
关键词: 西陂塘 宁德市 传说

内容

乾隆版《宁德县志》记载:“西陂,在六都,又名赤鉴湖,即西陂塘也。宋元祐四年,邑民林圭与圣泉寺僧养誉纠集百余家,筑堤作堰,设二石陡门,垦田七百四十八顷,载粮四千石。后复崩陷成海。”文中林圭,乃今宁德漳湾骝屿村林姓开基始祖也。五月中旬,应林圭第廿六世孙林慈添君之邀,同往骝屿,与林氏后裔十余人,聚集一堂,畅谈西陂,赞颂林圭,意欲史料与传说兼收,祖泽共村俗并述,整理成文,流传后世。老朽才疏学浅,忝承重托,勉成芜章,聊以充数也。
  相传北宋期间,由福建兴化府莆田八角井走出一位年轻人,名林圭,字世珍,行十三,玄泰公之后,福唐尉孝阙攒公之正派也。来到漳湾陡门头圣泉寺(又称雪峰寺)当菜徒。由于为人诚实,手脚勤快,深得住持养誉禅师(字普越)喜爱,虽称师徒,胜似父子。养誉穷通经典,深谙禅理,名噪佛门。某日,养誉谓圭曰:“明日,有五囚犯,过寺前,你当救之。”林圭做完夜课,上床后一直将解救囚犯之事,萦回脑际。东方初晓,林圭即在寺前等候,从晨至晚,日出而落,耳闻海上波涛呼啸,眼见路间行人往来,独无囚犯踪迹。时近黄昏,一农夫手提五只水鸡向寺前走来,林圭心想:莫非师言囚犯,即此水鸡,乃天机不可泄露也。欣喜之余,买下水鸡,除去草绳,放入寺侧之圣泉井中,任其自由跳跃,悠哉游哉。
  次日,林圭因提水至井边,忽见井里水鸡,托个陶盆,浮现水面。林圭好生奇怪,捞起陶盆,别无他用。乃盛上剩饭,喂养由善男信女所放生鸡群。越日,盆中米饭不减,反而增多。养誉僧见之,责其糟蹋粮食。林圭实感委曲,却无法分辩。思虑之后,有意取一铜钱投入,铜钱竟也一变为二、二变为四……取之不竭,意识到此乃聚宝盆也。即赴姑母家,借来金银珠宝首饰,放入盆中,竟也层层溢出,光芒耀眼。从此,林圭日夜变化金银珠宝,箱装柜藏,富甲一方矣!
  林圭以为:人生之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应为乡梓多办善事,因与养誉禅师商议,表示欲围垦西陂塘。养誉提示:先选栖身之地,再筑堤捍水,未为晚也。因教林圭,手举铁锅,复盖头上,一路往前,待到锅底生火,立即止步,此处即定居地也。林圭从之,举铁锅由圣泉寺动身,走到骝屿村时,锅底突然火花闪耀,遂定居焉。随即择吉建房,娶妻杨氏,生二子,长曰麒、次曰麟。俨然一方富翁,四邻八里称其为“骝屿林”(骝屿古属第六都,今属漳湾镇)。
  宋元祐四年(1089年)始,林圭得养誉禅师支持,纠集海边百余农家,输财效力,围垦西陂塘,历尽时日,围垦工程顺利,惟最后一道陡门头缺口,水深流急,虽经多次投入石料堵截,无法合拢,海水奔腾如故。林圭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此时,宁德县民围垦西陂塘之壮举,感动上苍,玉帝诏令一仙人下凡,助上一臂。仙人放眼望去,茫茫大海,人群如蚁,挑泥炸石,与海搏斗。仙人心想,当调遣巨石助之。仙人纵身一跃,向西北方飞去,来到霍童溪畔,见乌黑巨石,错落溪边。仙人略施小术,巨石变一群乌猪,嗷嗷然点头拱嘴。仙人挥鞭一甩,猪群俯首贴耳,跟随起程。路过云气村边,有路人对话。甲曰:西陂塘围垦进展如何?乙曰:围垦西陂塘,惟余一处缺口矣。仙人听罢叹道:“人口难塞,人口难塞!”遂放弃猪群,返回天庭去也。一群活猪再变成乌石,懒洋洋躺卧云气村边,即今之“乌猪濑”也。西陂塘陡门头缺口,仍然无法合拢。
  某夜,林圭梦见一白发银须老人,向其展示白纸一幅上写:“要堵西陂口,宝盆入水走。要想捞宝盆,糠索能上手。”醒来,告知杨氏。但“糠索”如何搓成,却是难题。经思考,杨氏喜曰:“用米糖搓成长索,沾以糠壳,岂非‘糠索’乎。”两人喜极,立即起床准备。次日天明,林圭手提聚宝盆与糠索,来到陡门头缺口处,面海焚香祷告,然后高举聚宝盆,投进缺口。一声巨响,海水立即由汹涌而平缓,两边堤岸向前延伸。心想,此次该合拢矣!但心急于捞上聚宝盆,即将糠索放下,向水中钓之。当聚宝盆钓出水面尺把高之时,有一看热闹童子,看见“糠索”,却大声高呼:“米糖搓索,米糖搓索。”仅此一句,泄露天机,聚宝盆即坠入水底。两岸合拢,西陂塘围垦成功,而聚宝盆埋入海底矣!林圭与众人历时十三年辛勤付出,最后依靠“聚宝盆”之神奇,西陂塘终于围垦成功,垦田七百四十八顷,载粮四千石,村民欢歌,丰衣足食。
  但是,古人对西陂塘,惟知受益,疏于管理。受益八十三年,约于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终因海潮冲击,堤堰崩毁,良田淹没,涨潮时,仍是海水滔滔,汪洋一片,西陂塘成为历史遗迹,林圭则以知名人士载入史册。
  星移斗转,改朝换代。迨至清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宁德县志》编纂者之一、福建泉州府晋江举人张君宾,在编写西陂塘章节时,感叹自宋元佑四年(1089年),林圭率众围垦西陂塘成功,后又崩塌成海,到此次编纂县志,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近七百年,先后五次围垦,均以失败告终。对此,张君宾在其“按语”中,有两句寄托期待之语:“有俟于其时乎?有俟于其人乎?”译成白话,即围垦西陂塘,尚有待期机,有待能人也。我辈欣喜看到,在张君宾编纂县志之后,不到二百年,崩塌废弃、海水漫浸之西陂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宁德城乡民众万余人,不信“聚宝盆”之奇妙,不信“神仙难围”之论调,同心协力,苦干巧干,仅用两年又九个月,于1979年1月5日,向世人宣告:西陂塘垦复成功!至于新中国围垦西陂塘获得成功,沧海桑田,历尽艰辛,论其事迹,1995年版《宁德市志》(县级市)自有详述;集古今诗作之《西陂塘吟集》(1992年)亦有唱和,本文就不再赘述。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澍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