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乐厝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222
颗粒名称:
乐厝村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133-134
摘要:
七都镇三乐村委会有一个自然村——乐厝,因乐姓聚居,故名。该村在七都镇人民政府驻地南1.2公里,国道104公路东侧。村落密集沿公路而建成长方形。全村120户有600多人。耕地面积近300亩,以农为主,主种水稻、甘薯,兼产茶叶、茉莉花。种植龙眼、柑桔、荔枝、番石榴、枇杷、杨梅等。养猪、羊、鸭。有1所完小。交通方便。乐姓的念音是lè。郡望是“南阳堂”。
关键词:
宁德市
乐厝村
姓氏
内容
七都镇三乐村委会有一个自然村——乐厝,因乐姓聚居,故名。该村在七都镇人民政府驻地南1.2公里,国道104公路东侧。村落密集沿公路而建成长方形。全村120户有600多人。耕地面积近300亩,以农为主,主种水稻、甘薯,兼产茶叶、茉莉花。种植龙眼、柑桔、荔枝、番石榴、枇杷、杨梅等。养猪、羊、鸭。有1所完小。交通方便。
乐姓的念音是lè。郡望是“南阳堂”。
福建乐姓,有来自南京入闽的仁遂支系,有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的聘君支系,也有来自广东的九龄支系。溯其源流,这三大支系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的血脉子孙。七都乐厝祖先,是来自南京入闽的仁遂支系。
乐厝先人的祖籍地,是福建大田的桃溪。自乐济开基桃溪,其后世又寄籍泉州晋江。到了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又由晋江迁到福建南安。又到了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由南安迁到宁德七都,是七都乐氏的开基始祖。至今已有415年,传18世,人丁600余口。
明清时,在宁德城关的鹤峰境内,有“昌国君庙”,建筑雄伟、香火很旺,奉祀的就是燕将乐毅。据说,是明朝时宁德城关有一崔姓人到燕北当官,深感当地社头威灵赫赫,致仕时奉乐毅香火而归。果然祸福不爽,有求必应。因此,合境民众建祠祀焉,毁于清末。
乐厝村中有棵古荔枝,大约有430年的树龄。过去,枝繁叶茂,状如华盖,累累果实,香甜爽口,如今,已经老态龙钟、垂垂暮暮。
原来石后乡“石盾”祖先早先迁居此地,寮房有三、五座,饮用水井一口,这棵荔枝是其手植。后来,石姓祖先从这里迁往石后乡去了。就将此地让给乐姓祖先肇基立业,并嘱要爱护荔枝和水井,以念创业之艰辛。乐氏祖先感其好德仁义,对其创业倍加珍惜和爱护,代代相传,日久弥新。水井保存完好。至今村里人仍在饮用。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