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厝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222
颗粒名称: 乐厝村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133-134
摘要: 七都镇三乐村委会有一个自然村——乐厝,因乐姓聚居,故名。该村在七都镇人民政府驻地南1.2公里,国道104公路东侧。村落密集沿公路而建成长方形。全村120户有600多人。耕地面积近300亩,以农为主,主种水稻、甘薯,兼产茶叶、茉莉花。种植龙眼、柑桔、荔枝、番石榴、枇杷、杨梅等。养猪、羊、鸭。有1所完小。交通方便。乐姓的念音是lè。郡望是“南阳堂”。
关键词: 宁德市 乐厝村 姓氏

内容

七都镇三乐村委会有一个自然村——乐厝,因乐姓聚居,故名。该村在七都镇人民政府驻地南1.2公里,国道104公路东侧。村落密集沿公路而建成长方形。全村120户有600多人。耕地面积近300亩,以农为主,主种水稻、甘薯,兼产茶叶、茉莉花。种植龙眼、柑桔、荔枝、番石榴、枇杷、杨梅等。养猪、羊、鸭。有1所完小。交通方便。
  乐姓的念音是lè。郡望是“南阳堂”。
  福建乐姓,有来自南京入闽的仁遂支系,有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的聘君支系,也有来自广东的九龄支系。溯其源流,这三大支系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的血脉子孙。七都乐厝祖先,是来自南京入闽的仁遂支系。
  乐厝先人的祖籍地,是福建大田的桃溪。自乐济开基桃溪,其后世又寄籍泉州晋江。到了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又由晋江迁到福建南安。又到了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由南安迁到宁德七都,是七都乐氏的开基始祖。至今已有415年,传18世,人丁600余口。
  明清时,在宁德城关的鹤峰境内,有“昌国君庙”,建筑雄伟、香火很旺,奉祀的就是燕将乐毅。据说,是明朝时宁德城关有一崔姓人到燕北当官,深感当地社头威灵赫赫,致仕时奉乐毅香火而归。果然祸福不爽,有求必应。因此,合境民众建祠祀焉,毁于清末。
  乐厝村中有棵古荔枝,大约有430年的树龄。过去,枝繁叶茂,状如华盖,累累果实,香甜爽口,如今,已经老态龙钟、垂垂暮暮。
  原来石后乡“石盾”祖先早先迁居此地,寮房有三、五座,饮用水井一口,这棵荔枝是其手植。后来,石姓祖先从这里迁往石后乡去了。就将此地让给乐姓祖先肇基立业,并嘱要爱护荔枝和水井,以念创业之艰辛。乐氏祖先感其好德仁义,对其创业倍加珍惜和爱护,代代相传,日久弥新。水井保存完好。至今村里人仍在饮用。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