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都东山“五经讲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220
颗粒名称: 七都东山“五经讲社”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1
页码: 132
摘要: 七都黄时(又名静齐)于宋绍熙元年中举后回乡,创办义学“五经讲社”(古学校)于七都东山寨顶,入学者皆弱冠(20岁左右)以上应试生童,而自总角至舞象者(7—15岁)不与焉。学校构堂中为肄业之所,额曰“正学斋”题以联云,诚而明、明而诚:要把圣贤为轨范,愤而乐、乐而愤;勿将岁月齐蹉跎,后因相从者众。昏暮往返不便,遂另筑南山一所,以处群英,名曰,据传“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五经。三课,因年久失修”至明崇祯六年。韩琼等人主持重修过“讲堂”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
关键词: 宁德市 定美村 学校

内容

七都黄时(又名静齐)于宋绍熙元年中举后回乡,创办义学“五经讲社”(古学校)于七都东山寨顶,入学者皆弱冠(20岁左右)以上应试生童,而自总角至舞象者(7—15岁)不与焉。学校构堂中为肄业之所,额曰“正学斋”,题以联云:诚而明、明而诚,要把圣贤为轨范;愤而乐、乐而愤,勿将岁月齐蹉跎。
  后因相从者众,昏暮往返不便,遂另筑南山一所,以处群英,名曰:“讲堂”。据传,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五经”三课。“讲堂”因年久失修,至明崇祯六年,韩琼等人主持重修过。“讲堂”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高4.2米,大堂保留有“双龙”巨画(今存)。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