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村的古建筑和古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205
颗粒名称: 井上村的古建筑和古道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2
页码: 101-102
摘要: 金涵乡井上村位于乡驻地东北4.6公里,王氏开基祖金谷公由福安穆阳桂林村携眷迁居到此处。村中有座王氏宗祠,宗祠建于清朝雍正九年(1730)坐东朝西,宗祠大门前建有风水池一个,大门左下方有清代古井一口,后因村民都居住在井的上方,前楼中间建有戏台一个,周围村庄如濂坑、烟亭、上兰等村民都来租地耕种,村内古建筑大多是木构房屋和青砖大厝,大部分古屋都是建于乾隆年间或修建于乾隆年间。后方与两座青砖厝相连,后方的房子说是这位大户人家给仆人居住和做辗米房、马栏用,村庄后面有条古道、宽4米多。
关键词: 宁德市 井上村 古道

内容

金涵乡井上村位于乡驻地东北4.6公里,104国道边,寨顶山南麓,村落集中,地处平原,与濂坑、上兰、郑岐、贝头四村相毗邻,1979年成立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4个村民小组,127户,530多人,全村概是王氏一姓。
  相传井上村原名阮家衕村,建村于北宋元佑四年(1089),王氏开基祖金谷公由福安穆阳桂林村携眷迁居到此处。现传代二十六世,王氏族谱中记载现有人丁1300多人,常居住在本村500多人。村中有座王氏宗祠,俗称祖厅,分为前后两栋楼,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宗祠建于清朝雍正九年(1730)坐东朝西,面向寨顶山,宗祠大门前建有风水池一个,面积310平方米。大门左下方有清代古井一口,井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79),后因村民都居住在井的上方,故阮家衕村更名为井上村。这口古井井水清澈,且甘甜可口,今村民还在饮用。宗祠内部多为木结构,前楼中间建有戏台一个,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迎神,七月十四祭祖,节庆演戏等村民都聚集在这里设场活动。宗祠因年代久远,失修,后经王志力等老人多次召集王氏宗亲集资投劳,于2000年至2001年对后、前两栋楼进行翻建,内部保持原来结构,外墙墙体保留原状,历时一年零七个月完成。
  井上村曾在乾隆年间有过富甲一方的时光,据说村里有位大户,拥有良田2000余亩,周围村庄如濂坑、烟亭、上兰等村民都来租地耕种,年收租稻谷量达2200多担。村内古建筑大多是木构房屋和青砖大厝,大部分古屋都是建于乾隆年间或修建于乾隆年间。其中有座青砖大厝,建造于乾隆四十八年(1782),至今已二百多年。大厝上下有房间98间,还有地下暗间,后方与两座青砖厝相连,可以互通。后方的房子说是这位大户人家给仆人居住和做辗米房、马栏用,这座房子因房间多,故得名“大座”,房子至今还保存完好,现还有村民居住。
  村庄后面有条古道、宽4米多,长6.3公里,古道修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古道途经郑岐、增坂、下坂等村,1979年前是这几个村庄通往宁德县城的主要交通要道,西陂塘未围垦之前郑岐、增坂、下坂村庄的农产品都是从这条古道输运往宁德县城销售,海产品则夜间用板车(人力车)运到井上村,暂寄存在王氏宗祠里,待第二天用拖拉机运往古田等地销售。1979年1月西陂塘围垦竣工,接着建设北桥塘公路(沈海高速连接线),后郑岐、增坂、下坂等村交通逐渐改往北桥塘公路。建于光绪年间的这条古道至今在这几个村庄,还在做机耕道使用。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