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氏及人口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194
颗粒名称: 三、姓氏及人口变化
分类号: C922
页数: 2
页码: 76-77
摘要: 人口最多的是黄姓,前辈人为了市场购买鱼肉酒菜不出现紧张及不同姓氏的互请互送等起见,叶姓排在七月十三,蔡姓在十四,据说最早迁到这里的不是大姓黄、蔡,这部分姓氏人口发展较慢,过去很多老人认为碗窑没有洪姓,我帮堂兄料理建墓时,碗窑历史上的姓氏除以上所提外尚有:碗窑所有人口不完全是闽南迁来的,很多是邻村、城关以及外县迁来的。就闽南迁来在当时也不见很多,当时迁来这里只有他一人,迁来碗窑定居的闽南人人口发展以后再转居外地的以往极少。叶姓有几家迁到本地后山顶、洋尾、岭头等地发展农林业。
关键词: 宁德市 碗窑村 人口变化

内容

碗窑不上两平方公里的地盘,人口也不多,但有大小姓氏三十几个,人口最多的是黄姓,其次是蔡姓,叶姓居第三。每年农历七月祭祖节,也叫七月半节,前辈人为了市场购买鱼肉酒菜不出现紧张及不同姓氏的互请互送等起见,把这个节日划分三天过。叶姓排在七月十三,蔡姓在十四,黄姓在十五,其他各姓由他们自定,这一乡规直到现在还在施行。据说最早迁到这里的不是大姓黄、蔡,而是廖、邓、洪、侯、叶、许、徐、柯等姓,这部分姓氏人口发展较慢,现有人口极少,有的姓已经不存在。过去很多老人认为碗窑没有洪姓,可是在二十余年前,我帮堂兄料理建墓时,在山地深层挖出一个骨罐,罐盖上有标洪姓,有此为据,大家才认同有这个洪姓存在。碗窑历史上的姓氏除以上所提外尚有:吴、曾、郭、郑、林、张、李、裴、王、周、余、陈、孙、朱、刘、杨、苏、龚、彭、蒋、高等。
  碗窑所有人口不完全是闽南迁来的,很多是邻村、城关以及外县迁来的。就闽南迁来在当时也不见很多,因为经两三百年发展才有今天这么多。举个例子吧,以上所介绍的七斗尾蔡家,当时迁来这里只有他一人,现在数十户,就是我家族也有十来户六十余人,还有元和、锦春、锦顺等黄家,他们也都有数十户,人口有两三百人。
  迁来碗窑定居的闽南人人口发展以后再转居外地的以往极少。据了解,叶姓有几家迁到本地后山顶、洋尾、岭头等地发展农林业。还有几家蔡、郑、杨姓迁往礁头发展渔业。到了二十世纪前后,从中日战争后,这数十年国家有难,民众受灾,我们的碗厂多数关停。为了生活,不少人迁到霞浦盐田、溪南、飞鸾、福州等地。那时候碗窑人口只有一千上下。抗日胜利后,特别是解放后,我们的瓷业又复兴了,而且在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人口大发展。因为当时瓷业在振兴,原先迁出的人也陆续迁回,也有不少外地人迁来这里。再加当时没有计生,任意发展等的原因,据有关人说,当时碗窑人口达四千五百余人,是最高峰。从九十年代后村里人口又出现大量外流,其原因:(1)碗窑群众文化素质提高,参与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不少;(2)市场开放,到外地,特别到城关经商的人无数;(3)瓷业衰退,多余的劳力出去打工;(4)为了子孙上学,老人就医方便,迁到城关居住;(5)实施计划生育,生的少,死的多等。现在人口只有两千多,已经少了一大半。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