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滨海地区的珍稀植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178
颗粒名称: 蕉城滨海地区的珍稀植物
分类号: Q949.4
页数: 9
页码: 51-59
摘要: 宁德市蕉城区滨海区域南起飞鸾镇油车岭,北至八都乡霍童溪河口,东临三都澳内海海岸滩涂,西倚鹫峰山东麓,地形地貌多样,高山、丘陵、盆谷、平原、海岸、滩涂齐全,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在这面积不算大的区域内,恰好是国家植被区划中,中亚热带照叶林植被带和南亚热雨林植被带的东部临海过渡区域,闽中、闽东常绿楮类照叶林小区和闽江口暖南亚热带雨林小区在此衔接。因此,宁德市蕉城区滨海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相对复杂,既有中亚热带植物区系特征,又带有南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不乏珍稀保护种类和地带指示性种类。
关键词: 宁德市 蕉城区 植物种类

内容

宁德市蕉城区滨海区域南起飞鸾镇油车岭,北至八都乡霍童溪河口,东临三都澳内海海岸滩涂,西倚鹫峰山东麓,地形地貌多样,高山、丘陵、盆谷、平原、海岸、滩涂齐全,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种类。
  在这面积不算大的区域内,恰好是国家植被区划中,中亚热带照叶林植被带和南亚热雨林植被带的东部临海过渡区域,闽中、闽东常绿楮类照叶林小区和闽江口暖南亚热带雨林小区在此衔接。因此,宁德市蕉城区滨海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相对复杂,既有中亚热带植物区系特征,又带有南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不乏珍稀保护种类和地带指示性种类。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根据国家1999年9月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蕉城滨海地区国家保护的植物种类有:
  1、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属裸子植物红豆杉科(Taxaceae),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该种为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属优良材用树种。在七都溪上游呈星散分布,常见于村旁林间,幼树不少,长势良好。由于南方红豆杉材质优良,树皮可提取紫衫醇用于治疗癌症,易遭受人为破坏和砍伐,应加强保护。
  2、水松Glyplostrobus pensilis
  属裸子植物杉科(Taxodiaceae),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该种为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属优良材用树种,木材极耐腐,属制作抗腐木工部件的上好材料。
  水松为我国特有树种,是躲过冰川期的孑遗植物。主要分布福建的中部、北部以及闽江下游地区和广东珠江三角洲。七都镇所在地有数株巨大的水松,古老而苍劲,应加以保护。
  3、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属蕨类植物桫椤科(Cyatheaceae),因其叶柄有刺,又称刺桫椤,曾为国家8种一级保护植物之一,现整个桫椤科所有种类都被确定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该植物为罕见的树形蕨类,有粗大的地上茎,高可达7—8米,茎上布满气生根,大型叶簇生茎顶,树形优美。桫椤科蕨类曾在中生代繁茂一时,后多已灭绝,至今遗留下来的被称为孑遗植物。蕉城区后山、坪塔山曾有成片的桫椤种群分布,目前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应加强保护。
  此外,金涵乡还有桫椤科的粗齿桫椤(GymnosPhaera hancockn),数量稀少,同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4、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
  属蕨类植物蚌壳蕨科(Cibotiun barometz),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该植物根状茎在土壤表面横走,叶直立高可达2—3米,叶背苍白色,具有蚌壳状孢子囊群盖,故隶属蚌壳蕨科;其根状茎布满金黄色鳞片状毛,又称金狗头。蕉城区飞鸾乡、金涵乡、六都、七都镇的鹫峰山脉的浅丘陵地带有大量的金毛狗分布。金毛狗还是一种著名的药用植物,现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不能加以破坏。
  5、香樟Cinnamornum camPhora
  属被子植物樟科(Lauraceae),又称樟树,野生者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该植物为著名的材用树种,其材质细腻,可防虫蛀和腐烂,可制作木船、家具,或用于雕刻,植物体富含樟油,具有樟脑香味,曾被大量砍伐提取樟脑和樟油,野生数量急剧减少。蕉城区后山、飞鸾镇南山、蒲岭一带仍有少量野生香樟分布。
  6、花榈木0rmosia henryi
  属被子植物豆科(Leguminosae),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该种为高大乔木,高可达20余米。其树干的心材为优质用材,属红木类木材;开花结出豆荚,开裂后掉出鲜红色的豆子,又称红豆,可制作工艺品,故花榈木属红豆属。该植物在鹫峰山系浅山区偶有分布,尤其多见于三都澳内海岛屿的山丘上,多为幼树,结果的大树少见。
  二、地方保护植物
  我省有些植物种类数量稀少,被列入了福建省地方保护植物名录,蕉城区常见的地方保护植物种类有。
  1、泡花润楠Machilus pauboi
  属被子植物樟科(Lauraceae),福建省地方保护植物。该植物为高大乔木,高可达近20米,为优良材用树种,还是栽培食用菌的优良树种。蕉城区浅山系偶见少量的泡花润楠,呈星散分布。
  它是樟科的一种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小枝绿色,叶革质,椭圆形,揉之具樟脑味,树干较直,主干明显,花小,着生花序上,果为小核果,成熟色。泡花楠的木材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将泡花浸入水中可产生黏液,其黏液是化妆美发的佳品,具有护发、亮发的功能,同时泡花楠可作黏附剂和香的原料。
  2、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属被子植物禾本科(Gramineae),福建省地方保护植物。小型散生竹类,秆略呈四方形,节上布满不定根,易于识别。该竹于夏季出笋,笋味鲜美,被大量采摘食用,目前种群数量已非常稀少,蕉城区仅在七都溪流域偶见分布。
  3、六角莲Dysosma pleiantha(Hance)Woods.
  属被子植物小檗科(Berberidaceae),福建省地方保护植物。该种为阴生草本,多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下,根状茎可入药,用于治疗毒蛇咬伤。在蕉城区该植物目前仅见于后山海拔500米左右的山地林下,数量稀少,应加以保护。
  4、福建石楠Photinia fokienensis
  属被子植物蔷薇科(Rosaceae),福建省地方保护植物。该种为灌木,高约2—3米,果实有2—3厘米的细长柄,可食。该植物在蕉城区白鹤岭岭头村一带的山顶上成片分布。
  5、金豆Fortunella hindsii
  属被子植物芸香科(Rutaceae),福建省地方保护植物。小型灌木,高0.5—2米,果实金黄色,黄豆般大小,可入药,用于理气、镇咳。该植物在蕉城区浅山区丘陵地带可见分布,呈星散分布状态。
  6、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
  属被子植物葡萄科(Vitaceae),福建省地方保护植物。该种为木质藤本,藤蔓长可达10多米,攀附于其它木本植物之上,成体茎扁平,宽达10余厘米,状如木质扁担,故称扁担藤。该植物在飞鸾、金涵、七都一带丘陵山地上常见分布。
  7、华南桂Cinnamomum austro—sinense
  属被子植物樟科(Lauraceae),福建省地方保护植物。该种为高大乔木,胸径可达50厘米以上,优质材用树种。该植物属于南亚热带雨林植被成分,宁德市是它的分布北缘,目前仅在飞鸾南山、蒲岭,蕉城后山偶见分布。
  8、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属被子植物樟科(Lauraceae),福建省地方保护植物。该种为乔木,高可达15米以上,材质淡红,略有香气,为优良材用树种,春天幼叶及花序鲜红色,故称红楠。该植物是亚热带照叶林地带性物种,在蕉城区中丘陵山地多有分布。
  三、福建省分布新纪录
  1、斑地锦Euphorbia macupate Linn.
  大戟科大戟属。标本采自宁德市飞鸾镇南山村,海拔40米,见于宁德市沿海诸乡村,生长在平原或低海拔的山坡路旁,较为常见。本种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河北和台湾,福建为分布新记录。
  本种为一年生草本,茎细弱,基部多分枝,全体疏被长柔毛,高15一20厘米,常被误认为千根草E.thymifopia Linn.,但前者叶上面中央有斑纹,植株较为直立,易于与后者区别。
  2、大肉实树SarcosPerma arboreum Hook.f.
  山榄科肉实树属。标本采自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南埕村,海拔40米,漳湾镇汤湾村,海拔30米。在福建该种目前仅见于环三都澳沿海低海拔地区,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中。分布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在我国产广西、云南和贵州,福建为分布新记录。
  本种为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或更高,具乳汁,易被误鉴为肉实树S.Iaurinum(Benth.)Hook.f.,但前者树皮有裂纹,叶较大,侧脉腋明显有腺窝,特征十分明显,尤其是花期在11月份,果翌年5月成熟;与后者树皮光滑,叶较小,侧脉腋无腺窝,花期在7—8月,果当年12月成熟,二者易于区别。
  3、日本商陆Phytoiacca japonica Makino
  商陆科商陆属。标本采自福建省宁德市七都镇,海拔360米,生于林下,偶见于鹫峰山东麓中低海拔的山区。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在我国分布于浙江、山东、江西、湖南、广东和台湾。福建为分布新纪录。
  本种为多年生草本,具球形肉质肥大直根,易被误鉴为商陆或北美商陆,但前者花序轴粗壮无总柄,尤其是肉质直根直径可达20—30厘米,二者易于区别。民间以根入药,用于治疗哮喘、慢性气管炎、干咳等病症。
  4、日本水马齿Callitriche japonica Engelmann ex Hegelmaier.
  水马齿科水马齿属植物。标本采自蕉城后山村,海拔30米,三都镇蕉溪村至象溪村,海拔20米,在福建该种常见于鹫峰山系以及宁德、福安、霞浦、福鼎的沿海地区,生长在林缘、路旁、庭院等较阴湿处,常成丛、成片分布或与苔藓伴生。该种分布于我国和日本。在我国分布于浙江和台湾,福建为分布新纪录。
  本种为一年生湿生草本,十分矮小柔弱,生长在沿海地区的植株高度只有1~3厘米,往往被误认为其它草本植物的幼苗,于早春萌发,随后逐渐生长,同时自下而上逐节开花,夏季来临之前即已枯萎,生长期短暂。在福建该种多生长在阴湿处,但绝不生长在水体中,生境与沼生水马齿不同。再者,该种植株矮小直立,叶倒卵形,基部匙形易与后者区别。
  5、刺果毛茛Ranunculus muricatus Linn.
  毛茛科毛茛属。标本采自蕉城区,海拔30米,目前仅见于蕉城区路旁草地上,呈星散分布。本种为外来归化植物,传入我国后分布于江苏、浙江和广西,福建为分布新记录,极可能近年来随花卉等苗木传至宁德。
  本种为一年生草本,其瘦果边缘有棱翼,两面各着生10余枚疣基刺。以植株较矮小、叶无毛、瘦果具疣基刺与其它地产毛茛属种类易于区别。
  6、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 Sieb.et Zucc.
  锦葵科木槿属。标本采自漳湾镇又加塘村,飞鸾镇二都村,生于海边,为耐盐碱的植物。在福建该种仅见于环三都澳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的内海海边,以及云淡等内海岛屿上,数量稀少。该种分布于我国和日本。在我国分布于浙江沿海地区,福建为分布新纪录。
  本种为多年生灌木,高可达1—2米,叶宽椭圆形,叶背银白色,春夏季开出黄色大型的花朵,十分艳丽,是一种颇具观赏价值的乡土植物,有待开发利用。
  四、地带性指示植物
  由于蕉城区地处中亚热带照叶林植被带和南亚热雨林植被带的衔接区域,该区域成为地带性指示植物分布的南、北边缘,或南、北界,这些植物对植物区系、地理环境研究极有意义。这里选择几种予以介绍。
  1、阔叶的裸子植物——买麻藤和小叶买麻藤
  在蕉城后山—漳湾拱屿一线以南,低海拔的山坡上生长着一种藤本植物,叶子对生,节处膨大呈关节状,叶革质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5—10厘米。乍一看它与被子植物阔叶藤本植物十分相像,人们无法把它与松、杉、柏类裸子植物的针、刺、鳞片状叶联系起来,很难想象在大自然中竟然有藤本、阔叶的裸子植物。但它确实就是裸子植物倪藤科的买麻藤(Gnetum montanum)。它在生殖时形成大小孢子叶球,大孢子叶球上的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裸露,具备了裸子植物的共性。
  据资料记载,蕉城区的是小叶买麻藤(Gnetum parvifolium),分布的是最北缘,但不曾记录有买麻藤分布。然而,蕉城区分布的多为买麻藤,反以小叶买麻藤罕见。想必是,处于分布的是北缘的买麻藤其叶子变小了,反而像小叶买麻藤,因而误鉴的缘故。
  买麻藤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我省又分布于福州地区以南及南平市东部的闽江流域,买麻藤是亚热带雨林的特征成分。这说明宁德临海浅山区的植被具有南亚热带雨林的特征成分,气候与南亚热带气候相近。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宁德的荔枝生长良好,反而形成了晚熟的品种,占得“人无我有”之利。
  买麻藤宁德方言称之为“猴拉马”,笔者初闻时颇觉有趣,因其在方言上与“作弊”、“走江湖”之意谐音,故留下深刻印象。何以如此称呼还不及考证,不过可能与买麻藤种子可炒食,但不能过食否则头晕有关。
  2、我国最大的豆子——阖藤子
  在飞鸾镇浅山沟谷之中生长着一种豆科植物,藤蔓粗壮,分枝众多,攀附于石壁或其它植物之上,连绵数十米,颇为壮观。它就是赫赫有名的阖藤子(Entada phaseoioides),我国最大的豆科植物。
  阖藤子的花很小,密密麻麻地长在花轴上,并不起眼。然而结的果实却大得吓人,豆荚长达1米有余,宽达10厘米,一个成人高提果柄豆荚仍然垂到地面,其中的豆子鸭蛋般大小,难怪称其为我国最大的豆子。
  阖藤子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和台湾,我省分布于华安等地,蕉城区是它的分布北缘。阖藤子是热带季雨林、亚热带雨林的特征成分,也是雨林标志性景观的构成种类。它在当地的出现,说明了地方植被具有南亚热带雨林的特征。
  阖藤子全株有毒,连豆子也不可食用。人们大多以为豆子均可吃,殊不知有毒的豆子比比皆是,鱼藤的豆子有毒,豆薯(剥皮地瓜)的豆子会造成失聪,刀豆的豆子俗称“晕豆”,就是很好的证明。
  从以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地方保护植物、分布新纪录和珍稀的地带性指示植物,可以对蕉城区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略见一斑。它们有的已被国家列为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的十分稀少被列为地方保护植物,有的蕉城区是它们分布的缘界,有的现在刚知道我们家园还有这些植物种类,相信还有更多的植物资源有待人们探索研究、发现、开发和利用。然而,这些珍稀的植物它们已在蕉城长期存在,这是植物演化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同时也赋予我们神圣的职责,即保护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优化自然环境,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附注

作者简介:1954年生于霞浦,1975年上山下乡,1981年宁德师专毕业留校工作,1986年毕业于华东师大生物系。现在为宁德师院教授,生物系主任,福建省植物学会理事、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 二都一图在县南二十里,南北长二十五里,东西长二十三里。南至罗源、飞鸾交界;北至一都古溪交界;东至海崎水洋三里;西至罗源林洋交界。统村二十有二,曰:朱溪、林口洋、鲎崎头、大土叚、仙泽、龟岩、飞鸾、梅溪、碗窑、蒲岭、栖云、芹竹坪、岙里、吴洋、施家山、林洋、审洋、苏家山、焦溪、象溪、鲎沙、城沃(过此则属罗源之鉴江)。 四都一图在县北一十里,南北长三十五里;东西长四十里。东至六都灵坑交界;西至二十三都石壁岭交界;南至蔡洋与罗源交界;北至六都交界。统村十有六,曰:涵道、金溪、栏头、外占、里占、石壁岭尾(过此则属二十三都)、后溪(过此则属罗源)、蔡洋、陈塘、东山铺、灵坑(过此则属六都)、章坂、郑崎、下坂、井上、野猫阆(过此则属五都)。 五都五图在县东北一十五里(原只四图,明崇祯九年增一图),南北长三十里,东西长三十里。东与福安交界;西至一都与县城交界;南至三都交界;北至四都、六都交界。统村十有九,曰:溪口、蓝田、马山、蒋沃、游沃、东楼、官井、中村、林家池、福林观、汤湾、后湾、港尾、南山、南埕、家洋坂、黄坑、漳湾、岭后(过此则属六都)。六都三图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南北长二十八里,东西长四十五里。东至八都芦坑交界;西至二十三都盖竹洋交界;南至五都增坂(原注:本志五都无增坂,是否为四都章坂,无从校正)交界;北至南浦与福安交界。统村二十有三,曰:门下、郑湾、鸟屿、官扈、横屿、金垂、沃村(过此则属八都)、东墙(过此则属七都)、杯竹、白岩、西家林、峬门、云淡门、河乾、后湾同、三望(过此则属二十三都)。 七都一图在县东北三十里,南北长五十里,东西长二十里。东至八都金垂交界;西至八都筱溪交界;南至六都河源交界;北至八都倒桥交界。统村六,曰:前林、讲前、关公亭、东山铺、书笼里。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