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流移集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滨海五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172
颗粒名称: 人口的流移集聚
分类号: C922.57
页数: 3
页码: 36-38
摘要: 距离乡政府三、四公里远的金溪下游烟亭、上兰以及溪口村一带,文字记载在明、清时相当繁荣。这些古币上限为三国吴太平年间(公元三世纪中叶),今天仍然保留在这二、三个村庄一带,可能唐代就有陈姓在此居住,清县志有宁德建县时”金溪下游平原历史上的繁荣”松林缺处海峰低(清乾隆版《宁德县志·卷一·舆地志·山川》,估计在上兰、溪口一带”上兰村附近金溪河面海拔约十五、六米,距离琼堂村较近的国道宁德大桥下河面约在32米,现在上兰一带居民姓雷、赖、龚等,算来曾经是宁德县最早的佛寺。百丈漈龙潭在南宋时已相当有名。
关键词: 宁德市 金溪村 人口流动

内容

但是,金溪流域的历史很是悠久。
  距离乡政府三、四公里远的金溪下游烟亭、上兰以及溪口村一带,历史极久远,文字记载在明、清时相当繁荣。溪口村对面茶园坡上,曾有石器时代遗迹,上兰村曾发掘出青铜时期遗址,八十年代初,还发现过93斤古币。这些古币上限为三国吴太平年间(公元三世纪中叶),下限定在明洪武初年(公元十四世纪中叶)。“四都”的古地名,今天仍然保留在这二、三个村庄一带。
  琼堂村,在大小金溪的冲积扇的边缘和山前坡洪积扇上,可能唐代就有陈姓在此居住,所以旧称“陈塘洋”,清县志有宁德建县时“初择地在四都陈塘洋”的说法。
  金溪下游平原历史上的繁荣,主要的原因是有舟楫之利,同时处在陆路交通要道上。明代县令朱政曾写《金溪劝农》,“劳农岁岁出金溪,社燕初飞陇麦齐,潮水涨时汀树没,松林缺处海峰低(清乾隆版《宁德县志·卷一·舆地志·山川》。)”。潮水竟可淹没河滩上的小树,朱县令所见景象,估计在上兰、溪口一带。如今,上兰村附近金溪河面海拔约十五、六米,距离琼堂村较近的国道宁德大桥下河面约在32米,均已高出海平面很多,但千余年前河床或许低些,通船是有可能的。现在上兰一带居民姓雷、赖、龚等,琼堂村以姚、李为主,没有陈姓。大概都不算“原住民”的。
  旧志记载金涵平原上曾有“兴福寺”,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算来曾经是宁德县最早的佛寺,远在宁德设为“感德场”之前。建寺之际,必有人烟,但如今杳无痕迹。今涵道村临大金溪一带,乡人称为“阿磨县”,民间传说古时设县于此,也有人猜测“阿磨”或为“温麻”之谐音。如此说来,也是唐末建县之前的故事了。到了南宋,在《三山志》中,提到金溪里有人引“百丈漈龙潭”的水,“溉田十余顷”。百丈漈龙潭在南宋时已相当有名,不会弄错地方,这十余顷田地,必然在今大金溪沿岸。最大的可能性,就在今涵道村附近,这或许是当地人仍然称村庄为“涵内”的原因。这些传说或记录,透露出很早以前金涵平原一带,曾经有过较为稠密的人烟。但这些消失的人类定居点,是何姓氏,规模多大,曾有过哪些文化成就,都难以查清了。
  七十年代之前,金涵大队有12个生产队,平原上分布着十来个村子,姓游、石、黄、陈、张、周、阮、兰、钟、雷等,人口不满三千。如今,如果算上周边的琼堂村和蕉北的单石碑村一带,估计有百余姓氏,人丁两万来人。
  金涵水库后的金峰村,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向平原迁移,到新世纪初,百多户人家,二十余姓搬迁到平原地带。金涵乡西南部分山区蔡洋岭,七十年代有56个村庄,今大半定居于此地。此外还有许多来自外县、西乡等地的农民在这二、三十年陆续落脚此地。
  今金涵小学左右,七十年代末时全为农田。这数百亩水田,是蔡洋山的山前坡洪积扇,称为“大松岗”。现在是金溪平原上商业与人口最集中的小区,居民大都来自蔡洋岭上的上茶洋、菰洋、浮坪等地,其中上茶洋、菰洋等几个行政村的村委会,已设在大松岗新村。
  宁古公路与亭坪村之间,今有“新源小区”,已有二、三百户人家。现在是金溪平原上人烟最为稠密的小区之一,但原来也是一片水田。二十余年来,先是由水库后的金峰村移民在此建屋定居,后汇集了四乡八邻几百户人家。
  吉墩村,原来在水库中,后全部移民于琼堂村边的公路旁。屋子统一建成,排列齐整,约有七八十户,三十来幢屋子,大都姓余。
  前述之“溪坂中”,原来也只有数幢泥屋,现在是一个不小的村庄。新居民据说多为边远山区移民。今大队所在地,旧称“白亭洋”,七十年代初建金涵水库之前,这里完全是一片水田和农地。后来因为水库施工公路和合成氨厂的公路恰好在此交汇,又处在金溪平原的中心地带,因此人口开始集中。
  今乡政府所在地涵道村,仍然留有有五、六幢建于五六十年代的石砌两层建筑。其中有供销社、粮站、卫生院、邮电所,以及一幢两层砖楼——公社楼,一字排开,中间几乎没有民舍。正如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最早的城邦国家,其中心需要广场、柱廊和议事厅一样,这些政权必备的机构于五、六十年代时集中布局在此,这里就成了行政中心。这是蕉城区唯一不设在中心城镇的乡级政府机构。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滨海五都》

本书主要分为五都概述,古村选粹,工程见闻,文化习俗,临海生计,名人事略,社会杂记几个部分。有文章“沿海乡镇简介”、“二都村杂记”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