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曲传统生产工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123
颗粒名称: 一、红曲传统生产工艺
分类号: TS262.4
页数: 2
页码: 265-266
摘要: 本节讲述了屏南红曲传统生产工艺原料的选择。
关键词: 屏南 民间技艺 红曲 生产工艺

内容

(一)原料选择
  制造红曲的主要原料有:曲种、曲醋、晚米。
  1、曲种 白毛红曲霉的培育选上好红米,去壳为糙米,浸泡4小时,蒸煮40分钟,摊凉,晒干,制成醋曲。
  2、曲醋 选优质高山糯米,酿制醋酒,加入醋曲,经三年陈酿即为曲醋,取其酸味带甜、性缓而经久的特性。
  3、晚米 根据所制品种的不同,应进行选择。色曲:用上等晚米或山稻米(陆稻米);库曲、轻曲:最好使用高山红土田生长的早米(籼米),因早米制成的曲色红且颗粒整全。屏南东峰、上楼的白早米最好,其横断面稍呈蓝色,所以又称“蓝骨米”,制成红曲,品质也较优良。一般要求使用精白的上等晚米。
  (二)操作方法
  1、浸米将选好的上等白米装入米篮内,放在水中淘去糠秕,再用水浸约1-1.5h(以用手指一搓就碎为度),捞起,沥干。
  2、蒸饭 将木甑在沸水釜上加热后,将沥干的米倒进甑内,用猛火蒸40-60min,使大米熟的程度达到用湿手摸饭面不粘手,而饭又软透和程度。蒸毕,将饭摊散在竹箩上,使冷却至40度左右(不烫手)即可配料。
  3、入曲房 曲房俗称曲埕,系土木结构。埕底要用无沙且楹的红土筑坚实,两边墙上开窗,以调节温度,遇天冷可用木炭柴火升温消毒。将拌曲种的饭挑到埕中堆放,盖以干净麻袋,保温24h,曲菌渐渐发热(菌丝繁殖),待品温升至45度时进行翻曲,把曲块搓散摊平,厚约寸许,每隔4-6h搓曲一次,并调节室温(放热)。翻曲换气对曲蓖生长繁殖甚为重要。
  入曲房 3-4天,菌丝浓渐透入饭中心部分(呈红色斑点),这阶段半成品称为“上铺”。这时把它装入箩筐,在水中漂洗约10min,使曲粒吸收水分,保持湿度,抑制杂菌发育。将曲粒沥干,再堆放半天(升温发热),然后轻轻摊散:此后每隔6H翻拌一次,这时菌丝发育旺盛并分泌红色素。当曲中水分散发至干燥现象出现时(用手触动曲面有响声),可适当喷以清洁水,调节温度,使温度保持在25-30度。这一阶段称”头水”,历时3-4天.这时曲面全呈绯红色。
  此后的主要要点在于维护湿度,应适时适量地喷水。喷水如过湿,发热泪盈眶必高,易使曲腐烂生杂菌;过于,曲菌又不能繁殖,故必须严加掌握,并且每隔6-8H上下翻曲一次,同时注意调节温度。这阶段需经3-8天,俗称为”二水”,这时菌丝已内外繁殖旺盛,曲粒里外透红度有特殊的红曲香味。
  4、出曲 当曲里外透红时,就可将曲移至室外空埕,用太阳直接晒干后即为红曲成品。可按类分级包装。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屏南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了屏南廊桥、民居、石牌坊、城隍庙、文庙、华阳镜、蟠龙墓、棠口西洋建筑群、奎光阁、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