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造拱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088
颗粒名称: (五)造拱架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3
页码: 239-241
摘要: 本节介绍了木拱廊桥建造技艺造拱架。
关键词: 屏南 民间技艺 建桥 拱架

内容

上三节苗造桥木匠俗称的“三节苗”,是建桥第一系统。在砌好牢固的桥台后,先要做好三节苗底座,用木质做的称“垫苗木”,用石质的称“垫苗石”,也有称“牛眠木”或“牛眠石”。三节苗下端作凹口,木匠称作“鸭嘴甲”,上端作燕尾榫,木匠称“牛吃水”。将制作好的三节苗斜苗起吊放置在水架柱上,并在斜苗的上端安装垂直于桥跨方向的横梁,木匠称“大牛头”,大牛头有的用松木,也有的用杂木。下端插接在垫苗木上,上端作半榫扦入大牛头。上三节苗平苗,在做好第一步骤后,再从上向下将三节苗平苗打入大牛头中,连接处用燕尾榫,从而完成桥体主要受力结构的第一系统。木拱桥的三节苗用料一般为9根,也有用7根或11根。上五节苗也就是第二系统,分二步,一是上五节苗斜苗及下小牛头;二是上五节苗上斜苗及上小牛头。三节苗系统作好后,可以其为支撑,上第二系统一五节苗系统。在立柱和三节苗斜苗形成的夹角,放置五节苗垫苗木,五节苗的下斜苗与三节苗的斜苗为交错排列。下小牛头紧贴在三节苗斜苗上。将五节苗下斜苗下端顶住垫苗木,上端扦入下小牛头。然后将五节苗上斜苗下端连接下小牛头。
  紧贴三节苗大牛头底部穿过,终止于三节苗平苗上部,并在上斜苗的上端安装五节苗上小牛头。这部分是三节苗系统和五节苗系统实现相互咬合,形成整体,共同承受荷载的关键所在。和三节苗平苗做法一样,从上往下将五节苗平苗打入上小牛头中,从而完成桥拱架主要受力结构的第二系统。五节苗系统的用料相对较小,并长短不一。由于两套系统的紧密编搭,就使各自的不稳定结构亦或整体的稳定和超静定结构,提高了桥体的承载能力。
  立将军柱在桥三节苗石两边竖立柱。这根柱子木匠称为将军柱。将军柱可分透柱与半柱,将军柱直透桥屋梁架的称透柱,将军柱仅到桥台平面的称半柱。整座桥为一个木匠承包的一般做成透柱,这样受力较好;木匠仅承包拱架部分的,就做成半柱。在两根柱之间加横梁,为以后做桥板苗用。其柱紧贴桥台,并和三节苗斜苗形成一夹角,为下一步铺设五节苗系统做铺垫。横梁上竖插7-9根杉木,唐先生称作端竖排架,端竖与排架后与此同时桥台的间用短木塞紧。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屏南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了屏南廊桥、民居、石牌坊、城隍庙、文庙、华阳镜、蟠龙墓、棠口西洋建筑群、奎光阁、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