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五)乱弹戏班社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055
颗粒名称:
(五)乱弹戏班社习俗
分类号:
J825.57
页数:
2
页码:
223-224
摘要:
清初以来,我县曾有30多个村庄办过乱弹戏班,其中有“初学班”与“招班”两种组织方法。
关键词:
屏南
寿山
乱弹戏
习俗
内容
清初以来,我县曾有30多个村庄办过乱弹戏班,其中有“初学班”与“招班”两种组织方法。
初学班的组建多数是正月至二月间,首先是产生“掌班”。一个班社的“掌班”成员多则上十人,少则三五人,为首者称为“掌班头”,其他人员称为“掌班头”,他们是组建和管理戏班的负责者。农村唱戏受人歧视,加上初学班的戏角是没有工钱的,因此招收戏角的难度很大。为了突破这个难关,“掌班”是先设立“风火院”(神坛),把戏祖师“元帅爷”请出来“撑腰”,使人们也就能自觉地为“元帅爷”演好戏。组班时,“掌班”将从乡村中偷捉来的公鸡宰了煮熟,配备供菜果品,连同选录的戏角名单(用红抄写),摆在“元帅爷”的坛前祭祀,然后把鸡肉切成块分别送到所选取的戏角家中,等于“录取通知书”。有的家长虽然不大愿意儿子去演戏,但由于地方习俗不敢违背只好接受了。组班第三步是聘师教戏。先议选剧目,然后由师傅负责从剧本总纲中摘抄出“过旁本”(角色本)。到三月初三日,“掌班”又筹备牲礼供品祭祀“元帅爷”,当晚办酒席称为“三月三订口”。散席后戏师傅根据戏角条件确定其扮演的角色,并发给予戏本。第二天晚上开始教戏读白,接下来教唱句。到四、五月农忙季节,学戏时间放宽,插秧结束后又抓紧学习。农历六月初四日,“掌班”又将人们捐赠的食品供祭“元帅爷”,并备办酒菜款待戏师傅、捐赠者、戏角和戏角的家长,称为“六月四吹口”。散席后开始“热串”,有锣鼓板配合,但不穿戏衣不化妆的排戏。主要教戏角按板眼唱念,以及动作和表情。经一二十天训练后就转入“红串”,穿上戏衣,但不化妆的排演。八月初三日,“掌班”又办供品祭祀“老郎爷”和“元师爷”,晚上又办酒席款待戏师傅,捐赠者,戏角及家长等,称为“八月三吹口”。散席后化妆上台正式演出,称为“彩排”又称“试演”邀请热心于办班的戏迷,有演过戏的艺人观看演出,并要求提出意见,逐步纠正。连续排练到九月初九重阳节以后,开始正式演出,先在本村演两三场较熟练的戏,以示感谢人们的支持,称为“出门戏”。然后择日到外村演出,称为“出班”。至此,戏班的组建才告成功。
初学班的演员在学戏第一年,都是为“掌班”当义务。有的演员可得一些“花彩钱”、“加官包”、“偷桃包”、“八仙包”“济贫钱”、“开台包”。乱弹初学班的经费结算,于三月“回门口”之后进行,分收和付两个科目。收入有“戏迷”捐赠、“掌班”入股、戏资收入、红包收入等。付出有戏衣购置、乐器购置、煤油灯费、化妆品费、挑运费及戏师傅、打板师傅、头把琴师傅等后台所聘人员的工钱和香烛福礼等开支。总收入和总支出对除外得出盈亏数,有盈余是“掌班”按股分红,如果亏损了,也是“掌班”按股负担。戏迷的捐赠是无偿的,他们最大的收获是看戏和参加几次聚餐。戏角也是义务,一年演出没有工钱,所得的是伙食,但他们都心甘情愿毫无怨言。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了屏南廊桥、民居、石牌坊、城隍庙、文庙、华阳镜、蟠龙墓、棠口西洋建筑群、奎光阁、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