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戏班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009
颗粒名称:
戏班习俗
分类号:
J825.57
页数:
3
页码:
190-192
摘要:
屏南龙潭村之四平戏,有“四平班,祖公戏”之说。所谓“祖公戏”,即是称其四平戏是祖上定下来要演的祭祖宗的戏,此俗在陈姓家族内代代相传已成不成文的族规。
关键词:
屏南
四平戏
习俗
内容
屏南龙潭村之四平戏,有“四平班,祖公戏”之说。所谓“祖公戏”,即是称其四平戏是祖上定下来要演的祭祖宗的戏,此俗在陈姓家族内代代相传已成不成文的族规。相传于明末清初间,其早期的四平戏仅在家族中小规模演唱,族中子弟由族中各房共挑选九至十人,房长将族中优秀子弟名单报族长。族长于祠堂中定下下年四平班子弟后,即将子弟名单贴于祠堂外,公布于族人。子弟及家人虽有不愿学戏者,但不敢违反族规,从二月初八日以后,由值年“戏袋”(四平戏班头人,每房有一、二代表)请教戏师父来教子弟,此为四平戏班之成立。早期四平戏班不是班社制,属值年制,每年办一次,“戏袋”和子弟每年都是临时的,其办戏班的目的是为了每年正月宗族庆贺元宵和二月初八之酬神演出,而后在乡族有亲情的邻村友谊献演二十余天,至三月初三日后,子弟回村春耕,一届四平戏班由此结束。由于四平戏属轮值办班形式,以及戏班子弟亦为挑选产生,所以,龙潭村陈姓宗族中学戏及上台演戏的人很多,学、演四平戏成为宗族社会生活中的一件极为重要的事。
四平戏班成立后,由族中之各房“戏袋”负责戏班事务,其培训戏班子弟学戏.演戏及出班有三个阶段,即“订口”、“催口”、“出门口”。“订口”即是会集入选子弟教戏学戏,子弟通常日间为家庭劳动,晚上到祠堂学戏;“催口”是在子弟学戏有进步时,教师让子弟去偷一只公鸡来祭戏神田公元帅,班中内部彩排各角色的新戏目;“出场口”为子弟学成几本大戏后,于秋收后出班到邻村演出之前,在本村开锣献演一场戏,族人以点心酬劳之。而戏班从外地回村后,于第二天在祠堂演一本好戏。宗族用祭田租设宴答谢“戏袋”、子弟及支持本届办戏班的人。此称“回场口”,亦称“圆口”。本届四平戏班之任务宣告结束。而下年度戏班之头人又由族中各房选出“戏袋”,再选择子弟参加,如入选子弟不想学戏,可出钱请“旧子弟”(往年子弟)代替之,龙潭村陈姓四平戏班即是如此年复一年的流传下来。
至清雍正、乾隆年间,龙潭陈姓四平班除了家族内演出外,开始被邀请在本县及邻县巡回演出,出现以演戏为生计的专业演戏班社“开祥云”,其后复有“老祥云”、“新祥云”、“赛祥云”等班社。戏班之演出,除元宵、二月初八宗族谢神演出不变外,其班社演出与各地戏班相同。近代以来,村中每年二月初二开始学戏,六月二十四彩排,八月二十三出艺,九月九秋收晒好番薯米后,戏班便外出演出,第二年春耕时节回来,这种古朴遗风沿袭至上世纪五十年代。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了屏南廊桥、民居、石牌坊、城隍庙、文庙、华阳镜、蟠龙墓、棠口西洋建筑群、奎光阁、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