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唱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988
颗粒名称: (一)音乐唱腔
分类号: J617.5
页数: 2
页码: 179-180
摘要: 四平戏音乐唱腔的主要特色,深深地打着弋阳腔“其节以鼓,其调喧”、“一唱众和”的传统艺术烙印。其乐队仅有锣鼓打击乐器伴奏,不用管弦乐器演奏托腔,演唱采用“一唱众和”的程式。“帮腔”的唱词第一个字要由乐队鼓师先领唱,然后才随之“众人和腔”。
关键词: 屏南 文化遗产 四平戏 音乐

内容

四平戏音乐唱腔的主要特色,深深地打着弋阳腔“其节以鼓,其调喧”、“一唱众和”的传统艺术烙印。其乐队仅有锣鼓打击乐器伴奏,不用管弦乐器演奏托腔,演唱采用“一唱众和”的程式。该剧种唱腔向无曲谱,“帮腔”要视唱词中的句式、句段的长短、字多字少及人物情感需求而定,有帮一个字、二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甚至五到六个字亦有之。“帮腔”的唱词第一个字要由乐队鼓师先领唱,然后才随之“众人和腔”。这种“先领唱后和腔”的帮腔程式,艺人称之为“先领唱”、“套头唱”或“领头腔”。它主要是起着“定音”、“定调”作用,使“众和者”免于在无管弦乐器的演奏托腔的情况下,出现腔调混乱的现象。行当行腔:大花行腔发音带喉音,三花行腔发音带平音,旦角行腔发音带鼻音。各行当脚色演唱行腔发音都有严格规范,依据不同人物的情绪变化,感情起伏跌宕来增强四平戏音乐唱腔的准确、饱满、圆润、高亢、激昂、自如,音韵美、动听等特点。
  四平戏的“一唱众和”徒歌演唱形式,独特之处还在于巧妙地将“众和”与“锣鼓打击乐器伴奏”所造成的强烈舞台音乐气氛,完美地结合在行当脚色的“徒歌演唱”中,弥补了“徒歌演唱”而无管弦乐器伴奏的不足,使四平戏音乐与声腔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同时,以“一唱众和”配合“打击乐”伴奏的演剧程式,于广场与草台、庙台演出时,不但能增强音量、扩大音域、渲染气氛、增进剧情节奏,突出了人物个性,抒发感情,丰富其艺术表现力,而且能使众多的观众听清曲调,理解剧情。
  四平戏唱白皆用“土官话”。并杂用乡语,,它标志着四平戏这一古老剧种的舞台语言艺术别具一格,有别于其它任何剧种。四平戏的“唱、白”,表现程式大抵可分为:“唱曲、韵白、家常白、引子、对、诗、接口行板(亦称数板)及叫头”等若干种。在这些表现程式中,对某些字音仍要遵守保留“官音”与“戏曲声调”,要上口上韵的特殊读法,选择吸收方音土语穿插其间,丰富四平戏舞台语言艺术。
  四平戏唱腔属曲牌体,由于艺人口口相传,大量曲牌名遗佚,从近年来的抢救挖掘中,陆续发现了部分曲牌名,其中有:【驻云飞】、【水里鱼】、【傍庄台】、【驻马听】、【江头金桂】、【伍供养】、【点绎唇】、【小桃红】、【吹拍】、【金钱花】、【不是路】、【香罗带】、【一江风】、【古调】、【山坡羊】、【撒帐歌】、【诉情怀】、【听情怀】、【玉芙蓉】、【金莲子】、【玉抱肚】、【前腔】、【风敲竹】、【宜春令】、【不是路】、【浆水令】、【玉交枝】、【鹊桥仙】、【双胜子】、【急山峰】、【滴流子】、【长恨歌】、【抱冤答】、【锁南枝】、【六么令】、【尾犯序】、【四边静】、【皂罗袍】、【四朝元】、【摧拍煞】、【铧锹儿】、【醉归庭】、【下山虎】、【虞美人】、【三台令】、【淘金令】、【生查子】、【浣溪沙】、【风云会】、【八赚声】、【水儿坠】、【剔银灯】、【刮古令】、【解三醒】、【小南枝】、【白云诗】、【步步娇】、【古梁州】、【泣颜回】、【风入松】、【古轮台】、【西江月】、【江儿水】,【叨叨令】、【将军令】、【石榴花】、【相思行】、【水底鱼】。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屏南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了屏南廊桥、民居、石牌坊、城隍庙、文庙、华阳镜、蟠龙墓、棠口西洋建筑群、奎光阁、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