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棠口、双溪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97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棠口、双溪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
分类号: K928.8
页数: 3
页码: 161-163
摘要: 棠口和双溪是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的集训地、改编地和出发地。为了纪念这一革命历史事件,1980年屏南县人民政府在棠口村溪边的松岛和双溪村边分别兴建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使这里成为屏南县青少年革命历史教育基地,1990年被公布为屏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屏南县 新四军 纪念碑 抗日

内容

棠口和双溪是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的集训地、改编地和出发地。为了纪念这一革命历史事件,1980年屏南县人民政府在棠口村溪边的松岛和双溪村边分别兴建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使这里成为屏南县青少年革命历史教育基地,1990年被公布为屏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1月25日,闽东红军独立师首批游击队员抵达屏南县棠口村。随后两天,闽东红军独立师主力队员陆续到达屏南县棠口村集结。月底,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李子芳和闽东特委书记叶飞从南昌新四军军部来到屏南县棠口村,与他们同来的还有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人员。接着,李子芳部长在棠口圣公会潘美顾医院召开中共闽东特委和闽东红军独立师领导人会议,传达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的决定:闽东红军独立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叶飞任团长、阮英平任副团长;范式人任中共闽东特委书记,王助任中共闽东特委宣传部长兼新四军福州办事处主任。随后,叶飞团长在棠口圣公会教堂操场上,召集全体红军游击队员正式宣布:闽东红军独立师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下辖三个营十个连;一营营长陈挺,二营营长沈冠国,三营营长黄培松(杨三元),并作北上抗日前的动员报告。六团团部设在屏南县棠口基督教圣公会潘美顾医院内的一座两层楼小洋房(姑娘厝),一营驻在棠口潘美顾医院和淑华女学校两组建筑群内,二营和修械所人员驻在棠口后宅垄民房内,三营驻在棠口淑华女学校和基督教圣公会礼拜堂(下教堂)两组建筑群内。
  2月4日,叶飞团长率领团部机关300多名指战员移驻屏南县原国民党屏南县政府所在地双溪村,团部驻在陆氏宗祠,警卫连部分战士驻在圣人庙、明伦堂等公房。屏南青年纷纷报名参军,政屏游击支队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第二营第六连:政屏游击第二支队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第一营第二连;闽东游击支队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部警卫连,共100多人。同时在闽东北边区活动的游击队员和屏瓯独立营100多人被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
  2月14日,叶飞团长接到新四军军部发来六团北上抗日的电令。于是,叶飞团长、阮英平副团长率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1300多名指战员,分别从双溪村、棠口村出发北上抗日。从此,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正式离开闽东革命根据地,告别了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闽东苏区父老乡亲,奔赴抗日第一线。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屏南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了屏南廊桥、民居、石牌坊、城隍庙、文庙、华阳镜、蟠龙墓、棠口西洋建筑群、奎光阁、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人物

叶飞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