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屏南县革命烈士陵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97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屏南县革命烈士陵园
分类号: K928.76
页数: 3
页码: 158-160
摘要: 屏南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为屏南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烈士而建造的,是屏南县红色革命遗址之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屏南人民革命斗争胜利的标志性建筑物。
关键词: 屏南县 革命烈士 陵园

内容

屏南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为屏南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烈士而建造的,是屏南县红色革命遗址之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屏南人民革命斗争胜利的标志性建筑物。
  陵园位于屏南县城关中心偏南地带的寨冈山上,占地29.39亩,海拔830米。1986年11月,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主建筑基础上扩建而成。整个陵园包括烈士纪念碑、步行道、石岭、围墙、管理区、休息处、绿化地等。围墙环山腰立地而建,长约800多米、高2.5米(外侧高3米);南正面花岗岩石岭宽2米、长约200阶;环纪念碑水泥人行步道总长100米、宽1.5米;道路外侧建有8处三人座磨砂水泥石凳;数个花台及南北两处管理区平房约150平方米;整个陵园约三份之二为绿化区,四周栽种青松、翠柏、绿竹、花草姹紫嫣红、郁郁葱葱,园内最高柏树达二十多米。走进陵园四周均可俯瞰县城面貌。1986年陵园被县委、县人民政府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叶飞同志也于同年8月在陵园建设期间特别为“屏南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屏南“革命烈士陵园”题字,表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老区革命根据地的深情厚义。
  寨冈顶耸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该碑建于1965年10月,建筑面积2亩。纪念碑被翠柏呈圆月状环抱,建筑主体外呈空心凸十字形、内呈正方形;总体建筑物为花岗岩、钢筋混凝土、砖结构,朝南坐北矗立,纪念碑总高14.5米(碑身高12.5米),上小下大呈梯形柱状,顶部直立着铁制红五星;碑体表面为白、灰、褐黄等色翻砂装饰;南正面主碑上刻有楷书浮雕“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红色大字,北面碑身上题刻楷书浮雕“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红色大字;主碑基座环走廊平台用混凝土浇建,四周建有雕空花边砖混围栏,中心部位分建四个上下出口阶梯,共八级,1.5米宽;纪念碑基座内为圆形空心布局设置,直径12米、高2米,原安放有24名烈士遗骸(全县共有革命烈士320名。其中,男313名、女7名,包括“二战”时期内部错杀人员、无名烈士80名)南外基座正中镶嵌有“屏南县人民委员会一九六五年十月立”奠基石一块。整座纪念碑庄严、肃穆。该纪念碑于1988年8月被屏南县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托管单位为县民政局。
  为缅怀革命烈士丰功伟绩,每年清明节期间,县人武部、关工委、团县委、教育局、文明办、民政局、党史研究室等单位都适时组织中小学师生、青少年,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圈(篮)、行少先队礼、默哀、致词,或邀请老红军讲传统革命斗争故事,或结合时事开展祭扫陵园纪念活动,歌颂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珍惜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美好幸福、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生活。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屏南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了屏南廊桥、民居、石牌坊、城隍庙、文庙、华阳镜、蟠龙墓、棠口西洋建筑群、奎光阁、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屏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