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棠口西洋建筑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97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棠口西洋建筑群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4
页码: 147-150
摘要: 棠口西洋建筑群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是当时英差会的安立间教会创建。以淑华女学校、姑娘厝、妇幼医馆为主。占地面积31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5708平方米。棠口西洋建筑群于200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 屏南 西洋建筑 棠口

内容

棠口西洋建筑群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是当时英差会的安立间教会创建。以淑华女学校、姑娘厝、妇幼医馆为主。占地面积31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5708平方米。
  棠口西洋建筑群于200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淑华女学校
  又称“淑华小学”,位于“姑娘厝”的左边,主体建筑为西式风格,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945平方米。一层六开间,前设明廊,后为膳厅和浴室。二层前设明廊,右中设走廊,左边三分之一的大间为“祈祷厅”(又称讲经堂),右边两排四间由走廊隔开。均为教室。校前方为操场,操场外下方建有“女子体操亭”一座,为单层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四面设有固定享椅,供体操学生休息用,南北双门进出,环境幽静,是一个独特的体育场所。该校只收女生(男生均在下教堂的“陶英小学”就读),附设有“幼稚园”,是屏南最早的幼儿教育学校。全校学生100多人。1925年开办淑华初中班,是屏南县最早的初级中学。
  姑娘厝
  位于龙身岗二山包右边,是一座砖木结构、十六开间的二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专供外籍和高级教会女性人员居住,设计与装修都比较特殊。所有房间、窗户均为西欧建筑风格,门顶端为合掌形,上置扇形玻璃返窗,房门一律安装弹簧自动锁。配上铝质拉手,木表部分均涂深绿色油漆。窗明几净,清幽典雅。一层地板下面,四周各放两个通风口,以通风排湿,保持地板干燥。楼梯从后面上,中以走廊隔开,前设活动室和阅览室,后设会客室和图书室。二楼为寝室,每个房间均设有“壁炉”,冬天可用木炭烧出暖气,保持房间温暖如春。所有窗户均设三重窗门,外重用木质活页板,可遮阳又能通风,中重为玻璃窗,既能保温又可采光,里重为纱窗,既通风又防虫。该厝的前方为花圃,面积500多平方米,种有四季花木,专供观赏。
  妇幼医馆 又称“潘美顾医院”,位于“姑娘厝”的右下方,是一座平面呈曲尺形、砖木结构,每层十五开间、建筑面积为968平方米的西式楼房。建筑按医疗单位整体设计、房门、窗户、屋面建筑与“姑娘厝”相同,所不同的是门诊部前厅设有地下室,称为“太平间”,住院部上下层前为明廊,后为病房和医生护士值班室。当时建筑木表部分均为白色油漆,后改涂上朱红油漆。住院部前方设一个宽大的日光浴操场,四周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空气清鲜怡人。医院内设有门诊间、药房、内科、外科、检验室和手术室,有铁架病床60多张,医生4人(外籍3人)、护士10多人。门诊楼对面为院门、门右边为门房、供门卫、工作人员一家居住。“妇幼医馆”是屏南最早的西医院。20世纪初,英籍女医生潘美顾到来,因她医术高明,故声名远播,十里八乡的乡民都跑到棠口治病,渐渐地将原来的“妇幼医馆”,改称为“潘美顾医院”。民国二十年(1931)12月,基督教会在院内创办护士班,招收学员40多人,学制三年,属南京护士学会管理。潘美顾医生的生平,现已无从考证了,但保留下来的“潘美顾医院”却见证了这位女性的爱心和屏南的西医历史。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屏南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了屏南廊桥、民居、石牌坊、城隍庙、文庙、华阳镜、蟠龙墓、棠口西洋建筑群、奎光阁、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机构

淑华女学校
相关机构
姑娘厝
相关机构
妇幼医馆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