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漈下城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96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漈下城楼
分类号: K928.74
页数: 2
页码: 144-145
摘要: 漈下城楼位于屏南县漈下村,建于明景泰年间,坐南朝北,二层,高约9米,长宽约8米,土、木、石结构,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城门条石弧拱,上书“漈水安澜”。不久,盗匪纷起,打家劫舍,精明的甘思主为了防范于未然,便雇请工匠带领族人在甘姓住屋外围,兴工建造城墙,并在三个道口盖起城楼,同时还与子、侄在村后山练习骑射和拳术,以保家乡。
关键词: 屏南 楼阁 漈下城楼

内容

漈下城楼位于屏南县漈下村,建于明景泰年间(1450-1456),坐南朝北,二层,高约9米,长宽约8米,土、木、石结构,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城门条石弧拱,上书“漈水安澜”。
  据漈下村《甘氏宗谱》记载,明正统二年(1437),甘氏始祖甘细旷携子侄自浙江景宁迁居漈下村,迁入前,这里居住着吴、江、钱等十几个姓,其中以吴姓人口最多。吴姓首户吴良产,恃财仗势,称霸一方,村民畏之如虎,甘细旷为人忠厚老实,教导子侄勤耕俭食,莫惹是非,因而家道日渐富裕,人丁兴旺。甘细旷有4个儿子,分别叫思亮、思主、思应、思库,个个精明能干,尤以次子思主好文习武,并广交朋友。因此,各姓村民与甘姓关系融洽,吴良产看在眼里,嫉妒在心,寻隙陷害。
  不久,盗匪纷起,打家劫舍,精明的甘思主为了防范于未然,便雇请工匠带领族人在甘姓住屋外围,兴工建造城墙,并在三个道口盖起城楼,同时还与子、侄在村后山练习骑射和拳术,以保家乡。吴良产认为有空子可钻,便暗地里向古田县衙告密,列举甘思主三条罪状:一是甘思主名字思主就是想做皇帝,二是违禁私造城楼,三是招兵买马,意图造反。反叛事大,知县立即派捕役将思主捉拿归案。开堂审问时,甘思主矢口否认造反,准备动刑时,赶来探审的大哥三子甘良活见势不妙,即用浙语喊冤,知县祖籍浙江,听到乡音自忖其中必有委曲,宣告退堂,召唤甘良活到内堂问话,甘良活将从浙江迁居漈下村,吴良产恃主欺客,故意诬陷的事详细禀明。知县知道内情便有意开脱甘思主,吩嘱吴良活连夜赶回家,统一口径将甘思主之名改为甘思玉,半个月内城楼拆除,不留痕迹,仅留北门城楼,说是营造风水。半月后,知县亲临漈下查访,经过实地勘察,画了图样,录下村民父老口供,随即回县并把吴良产带到县里与甘思玉当堂对质。在公堂上知县出示查察图样及群众口供,当堂宣判甘思玉无罪释放,吴良产故意诬陷脊杖保释。从此,漈下村留下了北城楼。吴良产羞愧难堪,只好外迁他乡。光阴荏苒,几百年过去了,今天漈下成为甘姓聚居村。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屏南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了屏南廊桥、民居、石牌坊、城隍庙、文庙、华阳镜、蟠龙墓、棠口西洋建筑群、奎光阁、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人物

甘细旷
相关人物
甘思亮
相关人物
甘思主
相关人物
甘思应
相关人物
甘思库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屏南县漈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