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寺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9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寺院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7
页码:
116-122
摘要:
本节讲述了屏南寺院:九峰寺、 慈音寺、北岩寺的内容。
关键词:
屏南
名胜古迹
寺庙
内容
九峰寺
九峰寺位于熙岭、山峰和四坪三村交界处,是屏南名寺之一。九峰寺历史悠久,环境清幽,风景优美,明景泰元年(145年)由寂照禅师创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毁,嘉庆二年(1797年)重建,道光五年(1825年)再次扩建。寺四周山脉自武夷分支,奔涌蜿蜒,到此奇峰突起,排列有序,恰合阳九之数,故名九峰。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建于清嘉靖二年,巍峨壮观,画栋雕梁,古朴端庄,供奉佛像数十尊,其中如来佛身高六米多,雕塑艺术富有民间特色。殿宇几经兴修,至今仍保留明、清两代遗迹,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山门上的“九峰禅林”匾额,系明万历东阁大学士叶向高手迹。
九峰寺建筑规模相当大,融佛教、道教及地方信仰之神为一体。寺由门亭、放生池、前殿、魁星楼、天井、伽蓝殿、达摩殿、大雄宝殿、地藏王殿、龙王殿、观音阁、吴公殿、僧房、客房、读书楼等组成,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大雄宝殿居中而建,建筑面积459平方米,地面铺设明清时青砖,保留着明代建筑特点。大殿右侧就是龙王殿,供奉惠泽龙。左侧是地藏王殿。后殿前设花坛,种植百年四季杜鹃。花坛上方为吴公殿。吴公殿右侧为观音阁。为防火,在寺外右侧建有日、月、星三池,也有人称这些池为月半池、品字池、龙井池。
关于九峰寺僧人惠泽化龙升天的传说故事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传说屏南黛溪后章村有一程姓童子,自幼父母双亡,投九峰寺为徒,取法名惠泽。一日清晨,惠泽到菜园采摘蔬菜,看见两只蜥蜴在争抢一颗明珠,惠泽上前赶走蜥蜴,捡起明珠,因禅衣无袋,于是含珠于口中,就在这时师父呼唤,惠泽应答时不慎将明珠吞入腹中。当晚,惠泽感觉全身发热,就在寺内石槽和寺院边的水塘浸泡,但因水量不足散热,只好到附近的深潭虎朝潭浸泡。不几日,全身披鳞,四肢带爪。之后,惠泽羽化成龙,得道升天。升天之日,为报师恩,用龙尾巴一摆,甩出一大片斋田,供寺院僧人耕作,后人称三百丘。至今该田还在寺院附近。九峰寺因有了惠泽龙的传说,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十五,远近善男信女慕名来此焚香祷拜,香火鼎盛,香客多达数千人,至今不衰。寺内有四株四季杜鹃和一株古柏,杜鹃四时开花,相传为惠泽所植,今仅存一株。训导黄正绅诗云:“果有恒春树,何年梵室栽?每逢三月盛,兼趁四时开。望帝魂应返,封姨信屡摧。人间无此种,疑是鹤林来。”
九峰寺因优美的风光和美丽而神奇的传说,吸引人们到此观光游览,文人墨客留经此地,吟咏题诗,也留下了许多佳作传世。屏南首任知县沈钟《过九峰寺》诗云:“乍入九峰路,峰高不易攀,僧巢云外寺,人种屋头山。落涧龙存钵,空堂虎踞关。登临殊未倦,身在翠微间。”生员黄钟鸣九峰怀古诗云:九峰山镇落日黄,登高怀古心彷徨。九峰山下碧草齐,龙洞嵌空龙涧低。神龙一去隔千载,沧桑已非陵谷改。悬崖老树拂云古,疑是朝来龙起舞。训导黄正绅《重游九峰》诗云:“仄径入深竹,峰峦生面开。一龙归海去,九鲤抱山来。此地无尘迹,前游尚草莱。野花寒更发,烂漫读书台。” 九峰寺于2006年6月被公布为屏南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音寺
慈音寺坐落于屏南“四大书乡”之一的棠口乡漈头村龟山脚下,四周古树参天,环境清幽。对面山如水牛出林,面前是一片田园。田园中拱起一个山包,土名土公坪。
据1999年版《屏南县志》载:慈音寺,在漈头上村水尾,始建时间无考,清咸丰年间重建,光绪中期为书院。在“文革”中被毁。1983年由漈头村缘首主持募捐重修,1994年又建左侧观音堂一座,总占地面积达600多平方米。
慈音寺虽其貌不扬,但整个寺院气宇脱俗,简朴的大雄宝殿虽然不大,但三宝、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三世佛、祖师齐集,正殿上方悬挂着“万德尊严”的牌匾。山门后钟鼓二楼对峙耸立,再加上两楼的双重攒尖顶,特别引人注目。据建造者说:攒尖顶有方、圆、三角、五角、六角檐等。一般以单檐为多,像慈音寺两重已少见。钟鼓二楼檐下题“禅林寂静”、“佛宇深幽”。
钟鼓两楼中间的两个放生池,把这小小的空间拓展了许多;再加上这个天井向上的空阔,也增添小寺的空间美。
慈音寺现在没有住持,可它清风除尘,明月点灯,文武兼修,气宇长存。
慈音寺于2006年6月被公布为屏南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北岩寺
北岩寺又叫下院,位于双溪镇东北约1.5公里,坐北朝南。宋雍熙元年(984年)甲申岁僧人觉海创建,后焚于火。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建,光绪三十年(1904年)续修。1982年整修,佛身重塑。同年10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为之题写“北岩寺”匾额。
北岩寺历史悠久,宋砖铺地,宋石为阶,寺中还保留有宋时铸造的铜钟,明清精致的坐椅。建筑有大雄宝殿、弥勒殿、天王殿、观音楼、斋堂、厢房、客厅等,占地面积1188平方米。
北岩寺景色怡人,佳境甚多,寺周有狮峰、虎洞、松桥、竹阁、鲸山、龙涧、莲沼、藤岩诸胜景,门前一条小溪的潭边岩石上有“洗心岩”石刻,寺中种植有原台湾守备薛文潮带回的洛阳牡丹,其花大如盘,有深红、浅红两色,闻名县内外。“北寺秋声”被列为双溪八景之一,一年四季游客、香客络绎不绝,文人墨客为该寺留下了许多吟咏。清知县沈钟诗云:“为爱北岩寺,偷闲一出行。过溪唯鼠迹,绕路有蝉声。翠自须眉滴,云从衣袖生。山灵知我到,先遣老僧迎。”知县符雪樵《雪中过北岩寺》诗云:“万峰围一寺,雪路出层层。竹院深藏磬,花林半露灯。境闲嫌作宰,年老渐亲僧。欲便抛尘纲,饥寒病未能。”《忆北岩》诗云:“步步入出处,近禅云木阴。泉声秋壑静,山气暮堂深。到此绝尘想,悠然生道心。寄言岩上月,径曲待重寻。” 北岩寺于1988年被公布为屏南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了屏南廊桥、民居、石牌坊、城隍庙、文庙、华阳镜、蟠龙墓、棠口西洋建筑群、奎光阁、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人物
寂照
相关人物
觉海
相关人物
陆品珪
相关人物
周其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屏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