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恩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931
颗粒名称: 迎恩桥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2
页码: 50-51
摘要: 清乾隆二年重建,竣工之日适有恩诏至,知县沈钟将其更名为迎恩桥。该桥为石拱木屋廊桥,桥拱为块石拱砌,桥面以卵石铺设。桥长20米,宽4米,单孔跨度12米,桥面至水面高度5.8米。桥屋建7开间32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双坡顶。
关键词: 屏南 石拱廊桥 迎恩桥

内容

原名南安桥,亦称南安亭,位于屏南县旧县城双溪镇南,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建,竣工之日适有恩诏至,知县沈钟将其更名为迎恩桥。该桥为石拱木屋廊桥,桥拱为块石拱砌,桥面以卵石铺设。桥长20米,宽4米,单孔跨度12米,桥面至水面高度5.8米。桥屋建7开间32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双坡顶。桥中设神龛。桥梁上悬挂着屏南知县事黄岩手书之匾,其文曰:桥之有亭坍塌久矣,案县志桥名南安,于乾隆二年重修落成,适逢恩诏,故更名迎恩桥。地为邑中孔道,距城及五里亭各二里许,往来行人络绎不绝,僚属之近送亦集于此,每值风雨骤至,霑湿堪虞,余下车伊始,辄有心规复也,阅岁一周乃谋兴筑,以六月经营,八月箴事,制取其朴,材取其坚,涂之暨之,期于永久,但使此邦人士咸得顾瞻周道,沐浴圣恩,对南风之时,相安于太平优游之域,岂不懿哉,亭既成,因衍其名曰南安而识其崖略于左。光绪丁未年中秋权知县事黄岩志。该桥为旧县城至古田、福州的主要交通要道,距旧县城及五里亭各二里,是人们迎来送往和文人墨客聚会之胜境。知县沈钟诗云:“鸣鸠声里雨初收,罨画溪桥细水流。担荷纷看趋晓市,犁锄争见及春畴。柳条风软夭桃绽,竹蓧烟微紫蕨抽。几度迎恩亭下过,又传丹诏出皇洲。”知县姚循义诗云:“春日渡南桥,春光似见招。晴添淑气动,暖带瑞烟飘。人乐康衢世,歌闻击壤谣。往来无颇仄,古道岂云遥。”知县姚循义诗云:“春日渡南桥,春光似见招。晴添淑气动,暖带瑞烟飘。人乐康衢世,歌闻击壤谣。往来无颇仄,古道岂云遥。” 迎恩桥于200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屏南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了屏南廊桥、民居、石牌坊、城隍庙、文庙、华阳镜、蟠龙墓、棠口西洋建筑群、奎光阁、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屏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