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920
颗粒名称: 双龙桥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2
页码: 37-38
摘要: 双龙桥原位于白水洋下游,始建于清乾隆五年;同治三年张宗雅、郑其蓬、郑伏横、郑宗乐、陈景安、陈则舒、陈景桢等为董事重建,建桥主绳木匠为宁邑秀坑村张成来、张茂秀。该桥民国末年毁于火患。2005年因白水洋景区开发需要,在白水洋上游的峡谷中异地重建。
关键词: 屏南 木拱廊桥 双龙桥

内容

双龙桥原位于白水洋下游,始建于清乾隆五年;同治三年(1865年)张宗雅、郑其蓬、郑伏横、郑宗乐、陈景安、陈则舒、陈景桢等为董事重建,建桥主绳木匠为宁邑秀坑村张成来、张茂秀。该桥民国末年毁于火患。
  2005年因白水洋景区开发需要,在白水洋上游的峡谷中异地重建。现在的双龙桥是屏南境内第二长桥,桥长66.29米,宽4.5米,两墩三孔,第一、第二孔跨19.9米,第三孔跨18.9米,桥高10.55米。桥屋建25开间,104柱,穿斗式构架,重檐翘角双坡顶。桥西端有《重建双龙桥志》碑记一通,碑文云:桥日双龙,缘于河重巨石如龙,亦取双龙腾飞,祥瑞向荣之义。溯其史,该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双龙古桥曾几经兴废,民国末年再次毁于火患。由于沧桑巨变,蒋渐被淡忘。现因白水洋景区建设需要,为重现古桥风貌,特聘请建桥师傅黄春财为主绳,由屏南圣阳鸳鸯溪旅开发有限公司出资,协力重建。双龙古桥又如长龙卧波,既方便游人,又为景区增添靓点。今勒碑以志,为不忘壮举也,愿斯桥与青山并寿,与白水媲美。政协屏南县委员会副主席郑道居谨志,公元二零零六年六月。该桥由圣阳旅游公司出资建造,建桥董事张卫东、叶祥芦、高年祖、李学城、彭马住、郑道居,主绳木匠黄春财,副绳黄闽屏、黄闽辉。
  双龙桥既是两岸交通的桥梁,又是游客中途休息,乘凉和躲避风雨的场所,而且还是观赏白水洋、五老峰的观景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省委书记卢展工等领导都曾在桥上驻足。桥屋的枋上还书写着优美的对联供游客鉴赏,桥中的神龛祀观音菩萨,是供善男信女们朝拜的好地方。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屏南文化遗产》

本书讲述了屏南廊桥、民居、石牌坊、城隍庙、文庙、华阳镜、蟠龙墓、棠口西洋建筑群、奎光阁、文昌阁等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宗雅
相关人物
郑其蓬
相关人物
郑伏横
相关人物
郑宗乐
相关人物
陈景安
相关人物
陈则舒
相关人物
陈景桢
相关人物
张成来
相关人物
张茂秀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白水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