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宁德县艺文、文徵二志小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892
颗粒名称: 五、宁德县艺文、文徵二志小序
分类号: K295.72
页数: 2
页码: 572-573
摘要: 《榕荫草堂集》所存其余六篇小序,在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民国《宁德县志》残本中则没有相对应的内容。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宁德县艺文志序》和《宁德县文徵序》(“1.《宁德县艺文志序》,班孟坚之志《艺文》也,故每《略》仅列书名、篇数及作者之姓名,志则防简策之湮没,章实斋之序《和州艺文志》也“唐人四部之区分遂为后代辑录之圭臬。世之修县志者,于《艺文》一门多选录各体诗文以充篇幅。之著录反从略焉“纂《艺文志》第二十四。从省《通志》所颁发《修志凡例》也,《例》为总纂陈石遗先生所定。章实斋之修志。夫文章莫甚于周秦。
关键词: 民国 宁德县 艺文

内容

以上四篇小序,志稿中有全文照录,有大幅修改或重写,情况不一,但篇目篇次不变。《榕荫草堂集》所存其余六篇小序,在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民国《宁德县志》残本中则没有相对应的内容。惟其如此,对我们了解民国志的全貌可有一定帮助。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宁德县艺文志序》和《宁德县文徵序》(“文徵”后当脱“志”字),分别标点迻录如下。
  1.《宁德县艺文志序》
  班孟坚之志《艺文》也,本刘歆之《七略》,条贯而部次之。其《自序》云:删其指要,以备篇籍。师古《注》云:删其浮冗,取其指意也。故每《略》仅列书名、篇数及作者之姓名。盖志与选异,选则取文章之菁华,志则防简策之湮没。故常溯其源流,例之所在,不容以或淆也。章实斋之序《和州艺文志》也,谓“六典”亡,而为“七略”,是官失其守;“七略”亡,而为“四部”,是师失其传。而其志天门县之《艺文》也,则亦分为“四部”焉。盖官守失而师传湮,唐人四部之区分遂为后代辑录之圭臬。世之修县志者,于《艺文》一门多选录各体诗文以充篇幅,而于“四部”之著录反从略焉。何其傎也。纂《艺文志》第二十四,而区分为四类焉。
  2.《宁德县文徵(志)序》
  宁德重修《县志》,为卷三十有六,为类三十有一。每类不录诗文,从省《通志》所颁发《修志凡例》也。《例》为总纂陈石遗先生所定,然亦非陈氏之私言。章实斋之修志,亦屡言之矣。
  夫文章莫甚于周秦,管、晏、老、庄、申、韩、孙、吴,周秦诸子文章之雄者也。史迁作《史记》,叙录其述之大凡,以入于《传》,而不采其书。盖著述有专门,而作史者不能以此为饤饾也。然则司马相如、扬雄、邹阳、枚乘,班《书》乃取其词赋、华言编入《列传》,是又何也?人臣因事陈言,意有所指,以规切实事,寓主文谲谏之隐衷,固非漫无指归,截鹤续凫,以充篇幅也。
  夫古之人有专门之学,乃有专门之书。即孔子辑十五国之《国风》,然亦总称之为《诗》而已耳。从未有汇集众体如肃(肃,手民误植,字当作“萧”。)。氏之《文选》,姚氏之《文粹》也。若夫触类旁通,因之以达治体而羽翼夫史书者,如宋人之《文鉴》,元人之《文类》,亦非无典实之可寻也。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一曰奏议,官署之文,移附焉;二曰传记、序跋;三曰赋;四曰诗。若经学、史学之裒然成书者,则不采入,而志其书名、卷数于《艺文》焉。是为序。
  合观这两篇小序可知,民国《宁德县志》分设《艺文志》和《文徵志》,前者仿效《汉书·艺文志》或《隋书·经籍志》,只记载书名、卷数、作者等资讯;后者选录乡贤各种文体的创作作品。嘉靖本《宁德县志》卷四的八目中有《文籍》一目,下分“经训”、“子史”、“家集”三小目,录存书名三十四种;万历本《宁德县志》卷七始专设《艺文志》,下分“宸翰”、“奏疏”、“经训”、“文籍”四目,主要录存书名、篇名,少数篇什载有全文。乾隆本《宁德县志》卷九亦名《艺文志》,下分“奏疏”、“文”、“诗”、“赋”四目,则为作品选辑,体例已与汉志完全不同。看来民国志是有心兼得明志与清志之长。至于《宁德县文徵(志)序》所涉县志整体结构问题,本文在最后一节再谈。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