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宁德县名胜、惠政、户口、职官四志小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891
颗粒名称: 四、宁德县名胜、惠政、户口、职官四志小序
分类号: K295.72
页数: 4
页码: 569-572
摘要: 《榕荫草堂集》还收录林氏为民国《宁德县志》写的十篇小序,其中四篇可与现在存世的民国《宁德县志》钞稿残本相对照。昔欧阳公记梅挚有美堂,乃皆在夫下州小邑。梅挚出知杭州。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洞庭之广,足知其言为不诬矣,夫天然之名胜在乎山水“而名公巨卿、骚人逸士登临结构。反见陋于樵夫野叟,庐阜,《宁德县惠政志序》(迻录标点体例略同前篇)”而岁以米三百斛助民之贫不举子者,谓见于朱文公《邵武军光泽社仓记》,然非逼于饥寒必不至残忍如此,而育婴诸善政亦因之以俱行,宁德县昔有常平、预备、际留、太平等仓。
关键词: 民国 宁德县 县志

内容

《榕荫草堂集》还收录林氏为民国《宁德县志》写的十篇小序,其中四篇可与现在存世的民国《宁德县志》钞稿残本相对照。
  其一,《宁德县名胜志(志,原文误作“之”。)序》(迻录标点时,少数地方出注稍加解释)
  昔欧阳公记梅挚有美堂,谓夫罗浮、天台、衡岳、卢阜(卢阜,“卢”同“庐”,庐阜即庐山。)、洞庭、三峡号为奇伟秀绝者,乃皆在夫下州小邑。(宋嘉祐二年(1057),梅挚出知杭州,在吴山建造登览胜景的“有美堂”,请欧阳修写了一篇《有美堂记》。记中称:“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公生长山水之乡,其出也,刺滁、刺颍、令夷陵、司理泗洲,生平好为遊观以发挥其文章之美,其所言乃如此。证以吾闽之宁德,足知其言为不诬矣。宁德乃闽东海滨之县,四境之相距各百余里耳,然其名胜称于今昔者,难更仆数,非所谓“下州小邑”常有“奇伟秀绝”之观耶!夫天然之名胜在乎山水,而楼台、园榭、亭塔、桥梁出于人力所经营常大半焉。故杭之西湖,苏之太湖,京口之金、焦,虽为天然之灵秀,而名公巨卿、骚人逸士登临结构,其遗躅因以流传者比比也。柳河东得钴鉧潭西小丘,遂书于石,以贺兹丘之遭,虽其言有所寄托,固足信名胜之因人而传。若其漠然置之,听其废秽,反见陋于樵夫野叟;而修志乘者复不载之于篇,后之人将和所据以为探访观览耶!纂《名胜志》第八。
  参照稿本民国县志卷八《名胜志》小序,文字几乎全同,只有“卢阜”作“庐阜”;“纂《名胜志》第八”作“志《名胜》”。
  其二,《宁德县惠政志序》(迻录标点体例略同前篇)
  昔梅郎中伯言(梅郎中,志稿改作“梅中郎”,误。梅曾亮(1786-1856),原名曾荫,字伯言,又字葛君,江苏上元(今南京)人,道光二年(1822)中进士,十四年授户部郎中。)记吾闽光泽县育婴堂也,曰:光泽县,当南宋绍熙时嘗行社仓,而岁以米三百斛助民之贫不举子者。且徵其事,谓见于朱文公《邵武军光泽社仓记》。夫人之于子而至于不举,其贫极矣。虽古者男女子皆称子,所不举者必为女子,然非逼于饥寒必不至残忍如此。牧民者思有以济之,则社仓之法为不可废。社仓之法行,而育婴诸善政亦因之以俱行,此所谓纲举而目张者也。
  宁德县昔有常平、预备、际留、太平等仓,各乡有社仓、义仓之设,凡所以为民食计者至周至备。迨后上下欺蒙,互相侵蚀,城乡各仓久废,仅余周墩常平一仓,不可谓非硕果仅存也。比年歉收,闽海道尹扎饬举办积谷。经黄知事式苏邀绅会议,佥以建筑之费无从筹画而积储之计又不得不先,于是佥议由城区首倡,凡丁粮完纳至五两以上之户,每两派谷壹百觔,出具甘结缴署,仍将该谷寄存原仓。民国九年,计共城厢捐集干谷伍万觔。春夏之交,青黄不接,赖之以发粜救济,及秋成,仍由绅董采籴如数囤寄各殷户,具结存案。十年冬间,仍前匀捐分寄议,捐积(积,志稿删去。)至民国十年为止。夫一县之善政,固不仅社仓也,而因时制宜,社仓乃善政之本。近年各乡亦继续举办,未始非补救之一法。
  旧志所载各仓(各仓,志稿漏书,补写在行间。),今皆无存。仍前录入,以俟将来之关心民瘼者。纂《惠政志》第二十二(第二十二,志稿删去此四字。),而以义仓、育婴、救生分其目焉。
  参照稿本民国县志卷八《名胜志》小序,文字几乎全同,只删落“捐积”之“积”与“第二十二”之标识。
  其三,《宁德县户口志序》
  《周礼》乡大夫之职: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据唐代贾公彦《周礼义疏》的解释,七尺谓年二十,六尺谓年十五。)皆征之。其舍者,国中之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之。(舍,指复除,即免除赋役。)《载师》、《闾师》,则征无职业者以夫家之征,夫布之征,均人之职,以均力政。(《周礼·载师》: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周礼·闾师》:凡无职者,出夫布。大致说来,《闾师》根据人们的不同职业,分别规定其应向统治者贡纳的物品。《载师》规定距王城近的负担劳役多,故地税轻;距王城远的负担劳役少,故地税重,体现了负担公平的原则。)丰年用三日,中年用二日,凶年用一日,盖皆用其薄也。自汉高创算赋,于是户口有赋,而所谓夫家之征,夫布之征、力役之征,良法美意尽隐矣。时代愈降,弊政愈多。上之人,徒欲多为立法,户调口赋,以征其身;下之人,则以身为患,逃亡隐匿,以求免夫胥吏之催科。是上下交相病,户口所以难稽也。读杜少陵《石壕村》一诗,而知积重难返之势,盖不独唐代为然也。
  宁德之户口,宋以前远无徵也,景祐、绍兴以后而迄于今,盖有可考者焉。纂《户口志》第九,而以《大年》附焉。
  志稿对本篇小序改动甚大。开头即在“《周礼》”下补入62字:“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其都鄙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生死。是书其户口之数,使之条贯不失,按比可知,而未尝以是为征也。”有助于文意更加醒豁。自“乡大夫”至“盖皆用其薄也”,志稿文字有所归并,大意不变。以下至“盖不独唐代为然也”,与志稿同为叙述汉唐间户口税制变化的文字,意思有很大差异,志稿较重具体税名的沿革,林序较重基本趋势之揭示。末段从一般介绍归结到宁德县,林序文字比较概括、简洁,志稿小序例举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和清民之交的户数口数,则与下文记载重复。
  其四,《宁德县职官志序》宁德旧志有“秩官”一门(志稿此下增入“即所谓职官也”六字。),列官制及历官,而次以宦绩。今宦绩照省发志例列(列,志稿作“改”。)为循吏矣。此篇则专叙任年(志稿“此篇”前有“而”字,专叙作“专纪”。),兼录爵里,(以下不再与志稿相比照。)而分类相从焉。班《书》“公卿百官表”叙例皆志体也,下篇则表官等,表居官者之年月及姓氏。然一朝之掌故,不可例于方州之志乘。今略师其意,先叙历代之设官,次叙居官者之年月及姓氏,分类相从,而不附表,从省发志例也。纂《职官志》第十三。
  志稿对本篇小序改动甚大。开头至“兼录爵里”基本照录,而有四处小改动,具体异同,见注文。此下则基本重写,这里不拟详说。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