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龚·少方伯第·小东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843
颗粒名称: 龙首龚·少方伯第·小东门
其他题名: 记蕉城龚姓二三事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477-478
摘要: 蕉城城区,矮屋平房变成高楼大厦,狭路小巷改成宽敞大道,而本文记述的是蕉城龚姓人家二三事,蕉城龚姓,早在元代由浙江义乌迁寿宁南阳,至明代初期分支蚶岐,再迁居蕉城龙首境(状元里,在境南侧兴建“龙首龚氏宗祠”有别于龚姓其他支派”改建为县文化馆。后半部分并入县工商银行,是龚氏三世祖龚瑀的住宅(第)。曾任北平道御史,明清时期对行政区长官的尊称。宅前有照墙,正对培英路上的辕边井“后门通城墙边(弄)”宁德县的城墙原开五个门“东曰镇静“南曰永宁:登瀛门俗称小东门。
关键词: 宁德县 蕉城 小东门

内容

几十年来,蕉城城区,矮屋平房变成高楼大厦,狭路小巷改成宽敞大道,有赞美“旧貌换新颜”的,有形容“旧城动手术”的,而本文记述的是蕉城龚姓人家二三事,也都与旧城改造有关。
  蕉城龚姓,早在元代由浙江义乌迁寿宁南阳,至明代初期分支蚶岐,再迁居蕉城龙首境(状元里,今八一五中路)附近,繁衍生息,祖业传承。后来,在境南侧兴建“龙首龚氏宗祠”,人称“龙首龚”,有别于龚姓其他支派。龚祠坐南朝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国初期,改建为县文化馆。1962年拓宽八一五路时,龚祠的前半部分融入八一五路,后半部分并入县工商银行。
  “少方伯第”是龚氏三世祖龚瑀的住宅(第)。龚瑀,字德用,号东川,曾任北平道御史。据《中国历代官称辞典》解释:方伯,明清时期对行政区长官的尊称。少,音念老少的少,为长官辅佐之意,即副职。少方伯第坐东北朝西南,面阔七间,进深三座,宅内有天井3个。宅前有照墙。大门悬挂“少方伯第”大匾,正对培英路上的辕边井;后门通城墙边(弄)。在世纪交接期间,少方伯第终被拆迁,其原址在今“都市商厦”内。
  宁德县的城墙原开五个门,后被倭寇所毁。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知县林时芳“采石重建,辟四门:东曰镇静,西曰崇顺,南曰永宁,北曰遵化。塞登瀛门”。登瀛门俗称小东门。龚姓早年在城外池头坪设有书馆(原址是林姓大厝对面)馆周边有花园,园内有凉亭,有水池三处成“品”字形。由于小东门被塞,少方伯第龚家子弟前往书馆,要绕道东门,出城再拐往书馆,极感不便。到了清初,生员龚堈积极向上级陈情申述,要求小东门恢复通行,得到批准,遂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开小东门。从此,龚家子弟只要出小东门,过护城河石桥,走上院前路几十步,右转小东路,就到书馆了。直到抗日期间的民国28年(1939年)8月,拆除城墙,小东门城门和其余4处城门,都融入了环城路。幸好,现在的小东路,为人们留下了“小东”这个区域性地名;“小东门”这个概念,也在人们口头流传和志书记载。

附注

(本文资料据《蕉城龚氏族谱》资料、龚清铎、龚远、龚承德口述)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澍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