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薛姓的由来及二、三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824
颗粒名称: 蕉城薛姓的由来及二、三事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456-458
摘要: 近代蕉城城关薛姓拥有3支“翻开《宁阳薛氏族谱》记载?始祖薛震公先世江左迁居福安廉村至十五世公复由廉村迁居宁德是为宁阳薛氏始祖:他的生死年月族谱里竟然没有记载。只能根据其第六世薛文宸生于明朝隆庆二年(1568)戊辰正月推衍,薛震大约于明朝中叶落户宁德,谱里记述薛震由廉村迁居宁德,据考证福安溪潭镇的廉村早就不是薛姓聚居地。而廉村薛姓分为两大支。所以到明朝中叶的薛震不可能是从廉村迁来,族里传人暗称是从山西河津迁来。族谱记载的不过是寄嗣于福安廉村族谱徐载公名下,并暗喻是薛仁贵后裔……这里有两个情况。
关键词: 宁德县 蕉城 薛姓

内容


  近代蕉城城关薛姓拥有3支,即俗称“上薛”(朝煜支),“下薛”(朝灿支),“前林坪薛”(朝煇支)。据2004年7月统计,这3支人丁约520余口。
  这支人马到底从何时而来,又是从何地迁至呢?翻开《宁阳薛氏族谱》记载:“始祖薛震公先世江左迁居福安廉村至十五世公复由廉村迁居宁德是为宁阳薛氏始祖”,这种说法语焉不详,很值得商酌。
  首先,薛震作为开基始祖,他的生死年月族谱里竟然没有记载,只能根据其第六世薛文宸生于明朝隆庆二年(1568)戊辰正月推衍,薛震大约于明朝中叶落户宁德,距今约五百多年了。
  [=此处为插图(大华路薛氏祖屋一)=]其二,谱里记述薛震由廉村迁居宁德。据考证福安溪潭镇的廉村早就不是薛姓聚居地,几乎都是陈姓衍生。而廉村薛姓分为两大支,一居穆阳,一居甘棠,所以到明朝中叶的薛震不可能是从廉村迁来,只能从甘棠或穆阳过来,到底是甘棠或穆阳,今已莫衷一是。
  其三,更有一种蹊跷的说法,族里传人暗称是从山西河津迁来,族谱记载的不过是寄嗣于福安廉村族谱徐载公名下,并暗喻是薛仁贵后裔……这里有两个情况:一是蕉城这一薛姓不与张姓通婚(这是祖训,违者要受惩罚的);二是家族基因遗传,大都身材魁伟,鼻梁直,项背直,唇厚,口讷,性烈;三是不善经商,不谙水性,好骑驾。
  史上薛姓有“武薛”与“文薛”之分,即以薛举、薛仁贵为武薛;以薛贺、薛道衡为文薛。近代则以广东薛岳为武薛,以江苏薛福成、孙冶方(薛萼果)、薛暮桥为文薛。这说的奇奇怪怪,忽忽悠悠,到底蕉城薛姓属于哪一薛,看来只有等科技普及了发达了,靠DNA来检测了。
  二
  据《宁德薛氏族谱》记载来推算,薛姓大约于明朝中叶迁居蕉城,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开基始祖薛震(原名薛进,迁居宁德后改),亦不过一平民布衣,后经几代子孙克勤克俭的努力,至第6世薛文宸(字拱北)时略呈发祥端倪,继而第8世薛凤翥(字羽翎),第10世薛廷铨(号鉴齐)时,人丁、财资、名衔已相当规模,遂跻身蕉城望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12世孙薛国栋(字位中)曾任山东朝城县令,此公生有4子,朝煜、朝炳(早夭)、朝灿、朝辉,其长子(13世)朝煜(后为“上薛”)在乾隆年间为诰授奉政大夫钦加同知衔,育有二子,长曰维宁,次曰维恭,俱殇;其三子(13世)朝灿(后为“下薛”)以俊秀隶太学为太学生,育有三子,长曰维醇,次曰维城(殇),三子维垣;其四子朝煇(13世)(即后为“前林坪薛”)诰封奉政大夫,育有五子:维翰、维勤、维光、维藩、维馨。
  朝煜二子皆殇,所谓肥水不往外流,只好以“下薛”朝灿子维醇(14世)和“前林坪薛”朝煇长子维翰(14世)入嗣,就是因这过嗣埋下了薛姓衰落祸根。
  在旧社会,承嗣有两种方式:一是嗣长不嗣幼;二是嗣“贤”不嗣“庸”(也就是嗣“爱”不嗣“长”)。而这两种方式,动用不好自然产生矛盾,引发危机。因为过嗣之子,不但在官爵上可以承袭嗣父的职位,同样在财产上也可以继承,这何乐不为,但享受不到优惠政策者,自然充满妒忌,胸怀不满,屡屡掣肘。
  所以后来就产生了上薛与下薛,借着两家子弟因生活优渥个个都长得虎背熊腰、生性暴烈,出现最惨烈、最荒唐的一幕,骨肉相残,同室操戈。再后来就告上衙门打起文笔官司,这更惨了,为打赢官司,兄弟两家倾尽财产。使薛姓本与“林、蔡、黄”号称蕉城四大家族,率先败落下来,更使后代子孙精神承受巨大创伤。
  我之所以撰写本文,即劝告世人,所谓“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世上只有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时间最长,试想哪怕是父母亲之间,夫妻之间相处时间也没有兄弟之间时间长,天下要太平、发展,社会要安定和谐,兄弟姐妹团结很要紧。

附注

作者简介:薛赞平,1967年宁德一中初中毕业,1985年福建省电大毕业。1969年上山下乡,1976年起先后在县盐场、纸品厂、县(市、区)档案局(馆)工作(馆员),2011年退休。现住蕉城。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薛赞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