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建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822
颗粒名称: 让地建寺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454-455
摘要: 彭仲修原来置有西关外白岩山下一大坑前山场一所,通县士民合买为书院,是当时宁德较早的一所书斋。原来打算做为彭氏子孙学习之所”因西山草堂后有一流水坑。这个地方适宜建一个寺院,于是彭家欣然将书院改建为灵谿寺“寺院所需粮米摊派于彭氏各房之中,所以彭氏为灵谿禅寺之檀樾主也,彭氏与蕉城三古井,又开凿一口井,乃城于白鹤山阳“又据清人刘家谋《鹤场漫志》“霍童酒尤有名,相传昔卜邑于四都陈塘洋,以此井水独重。陈普为省会第一楼制造铜漏壶,也使用定泉井的井水,定泉井是宁德历史上开凿最早古井之一,2、龙泉井。
关键词: 彭仲修 宁德县 寺庙

内容

彭仲修原来置有西关外白岩山下一大坑前山场一所,构建亭于其中,匾曰:西山草堂。后改灵谿书院。据县志记载:“原为寺,宋大观二年建,明嘉靖二十二年,通县士民合买为书院。”是当时宁德较早的一所书斋。原来打算做为彭氏子孙学习之所。因西山草堂后有一流水坑,堪舆家认为该地有坑煞,会关系到全县的风水,这个地方适宜建一个寺院,以压坑煞,那么“通县皆获福矣”,于是彭家欣然将书院改建为灵谿寺,并塑佛招僧,捐田粮为该寺香灯粮米之用,寺院所需粮米摊派于彭氏各房之中。所以彭氏为灵谿禅寺之檀樾主也。
  彭氏与蕉城三古井
  1、定泉井
  始祖彭仲修在白岩下构筑“西山草堂”的同时,又开凿一口井,名曰:“定泉井”,据《宁德县志》记载:“宁德“初择地在四都陈塘洋,以水疏土轻,乃城于白鹤山阳”,又据清人刘家谋《鹤场漫志》:“宁酒甲诸邑,霍童酒尤有名,以水胜也。近郭水首定泉井,在城西一里,灵谿寺右,酿者取焉,相传昔卜邑于四都陈塘洋,以此井水独重,乃建今所。”陈普为省会第一楼制造铜漏壶,也使用定泉井的井水,确保昼夜时刻浮沉不爽。定泉井是宁德历史上开凿最早古井之一。
  2、龙泉井
  在彭北山墓下,土名曰“坑臼下”的地方。据说此井为彭仲修两个儿子辉溪与碧溪开凿。是彭北山墓的“风水井”。虽临近海边,地卑水卤,但此井水质清冽甘甜,永不枯竭。共和国成立后国营酒厂特选址建在龙泉井边,是因为该井水之优质,如今,龙泉井还是福山群众的饮用之水。
  3、碧泉井
  碧山尾也是彭家祖山,彭家为了公益事业,将彭家祖山献出建造妈祖庙。随着各地商船渔船停泊的日益增多,取水成了难题。于是彭氏族人于清道光二年(1822),择碧山之尾,妈祖庙东侧,开凿水井,取名曰“碧泉井”。它的开凿,为停泊于东关码头的各地船舶解决了取水困难问题。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