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闻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821
颗粒名称: 历代闻人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453-454
摘要: 后场彭氏自彭仲修之后,科举不绝,代有闻人。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有:彭仲修、彭宁、彭道南、彭日光、彭芝年等。
关键词: 历代闻人 宁德县 蕉城

内容

后场彭氏自彭仲修之后,科举不绝,代有闻人。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有:彭仲修,号北山,原居宁邑二十一都熟洋。为宁川后场彭氏开基始祖。其少年时天姿聪敏,英勇好武,17岁入庠为武秀才,20岁在省试中取得武魁,并留任为武教官,因其为官清廉正直,刚毅果敢,敕封武毅大夫。彭仲修告老还乡后迁居宁德西隅后场,在今街中头建大厅一座,后由二子辉溪、碧溪改为彭氏宗祠。于西山白岩下置一山场建书斋曰“西山草堂”,后改灵谿书院,是宁德较早的一所书院。
  彭宁(1401~1475)字志道,自幼聪慧,早有文名,善诗词,为人正直,品德高尚,守信义,体恤贫穷,与龚维昌同窗以莫逆共誓,言日后若能致仕,得归林下,苟有俸积,两人均分,勿负盟约。明宣德癸丑年(1433)充贡生,官广东崖州府知州。进阶奉议大夫。赴任时写诗嘱儿:“吾将一担琴书去,愿带两手清风回”。致仕归,只雇一叶舟船,带回几箱书籍,百姓称许。同窗好友龚维昌来看望彭宁,说:“你为官一任,真是两袖清风。”彭宁答道:“清白两字,留给子孙,就是最丰厚好遗产。”其妻子马氏早逝,彭宁誓不再娶,凡是家中诸事躬亲表率。解甲归田后,置田产以供彭龚两家祖坟春秋祭扫之需。邻里称颂其德。其诗文著作颇丰,但存世极少。
  彭道南(1548~1639)字明卿,号文泉。万历四年(1573)癸酉岁贡,官广东封川县知县。一生平易近人,体察民情,清正廉洁。据乾隆《宁德县志》记载:“彭道南由岁贡授广东封川令,封川其地多产断肠草,邑人往往以此伤命,道南令民芟除,每百斤换银一两当其租入,诸惠政以次举,人颂其德。家本殷实,及宦归,置产及子第读书膏火田外,有余资以周济乡里贫民,时诵疏广,不令子孙多金之语。”原妣陈氏早逝,续娶林氏生四子,是个贤内助。襄夫课子。惜林氏卒于封川任内。任满后运林氏棺木,携四子回乡,百姓感其德泽,以清水明镜和万民伞相送出城十余里,依依泣别。荣归后,彭道南葬林氏于仙人掌祖山陈氏坟侧(1958年此地建油库,掘圹时发现林氏尸体仍完好如初,后被移送至省博物馆保存)。彭道南退隐林下,专心培养四个儿子。后长子时行以例贡候选补鸿胪寺序班,次子时陈由例贡入太学,三子时鸣邑诸生,四子时奋以例贡授景州州判。
  彭日光(1643~1722),生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从小在宁德海滨生长(南隅筱场),顺治六年(1649)海寇陷城,家乡男女惨遭杀戮。彭日光深印脑海,恨之入骨。康熙十八年(1679),海寇猖獗,彭日光召集乡勇,亲驾战舰,打起头阵,与海寇血战,从此海道靖安,百姓得以安定。彭日光功绩卓著,受到福建巡抚吴兴祚(字伯成,浙江山阳人)表彰嘉奖,并提拔为札委征千总。康熙二十二年(1683)跟随靖海将军施琅克复澎湖、台湾。后被加封为左都督,又立四次战功。
  彭芝年(1743~1823),原名彭伏治,一都筱场人。因与顺治帝同音,而避讳改名彭芝年。乾隆二十二年(1759)考上秀才,乾隆二十六年(1761)21岁赴省考中举人。乾隆四十年,三十三岁的彭芝年被保荐为长乐县知县。任满卸官已年届花甲,仍然两袖清风。但他不顾家境贫寒,为家乡做了不少公益之事,兴建土堡亭、祝寿庵、筱场宫等,被众人推荐为董首,至今筱场宫及土堡亭仍有碑记记录。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