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宗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820
颗粒名称: 彭氏宗祠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1
页码: 452
摘要: 据彭氏支谱记载,彭仲修迁居宁德城关西隅后场后,遂于明代崇祯年间在彭氏大厝基础上建造祠堂。祠堂之地坐甲向艮,被千总黄宗宝占为官舍多年。并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一月十九日重建。康熙四十九年(1710)复遭火灾,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初八日重新起架,至乾隆五十年(1785)冬十月廿八再遭回禄,又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照家捐银两,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三月宗祠竣成,祠堂门首匾额上题。彭氏宗祠“康熙丙寅年仲春吉旦”祠堂大厅两边有,文魁:武魁”敦叙堂”彭氏宗祠在第三次重建之时”
关键词: 彭氏宗祠 宁德县 蕉城

内容

据彭氏支谱记载,彭仲修迁居宁德城关西隅后场后,随着宗族繁衍扩大,遂于明代崇祯年间在彭氏大厝基础上建造祠堂。祠堂之地坐甲向艮,被堪舆家称为“双箸插金盘”之地。左右至观音阁下,通狮公弄。但没过几年,又遭变乱,被千总黄宗宝占为官舍多年。至康熙十一年(1672),其裔孙彭维祧赴督抚两司,具呈取回,还于彭家族众。并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一月十九日重建。孰料天运未回,康熙四十九年(1710)复遭火灾,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初八日重新起架,轮奂足观。至乾隆五十年(1785)冬十月廿八再遭回禄,又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照家捐银两,复谋建造,四面高筑防火墙,以图永远,土木工程倍加于前。由于族众同心协力,曲尽筹谋,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三月宗祠竣成,可谓“轮奂复增鲜”。祠堂门首匾额上题“彭氏宗祠”四个鎏金大字,头门左右边门各题“入孝”、“出弟”,重门上有直形匾额,饰以龙形花纹,刻有“☒封武毅大夫”,落款小字曰:“康熙丙寅年仲春吉旦”。祠堂大厅两边有“文魁”和“武魁”两块金字牌匾。大厅正中高挂“敦叙堂”金字大匾额。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匾额、楹联。
  据说,彭氏宗祠在第三次重建之时,由于后裔财力式微,遂将后进和右边地域卖给黄家,祠堂面积大为缩小。黄家得寸进尺,竟将祠堂后墙侵占。彭氏族人坚不让步,停止祭祖一年,节省资金,赴县衙告状。宁德知事深明大义,将地界判属归彭姓所有。今祠堂后墙尚留有碑记,并刻有“宗祠后墙”四字。
  民国十九年(1930),彭氏宗祠又被县政府文教科借用。文教科合并县政府时,又被警察所占用,后又改为警察宿舍。民国三十五年(1946),彭氏宗祠被县长张传英作为围垦西陂塘设计办公室及仓库。共和国成立初期,又作为宁德县拘留所,后又改作干部宿舍。1992年又被宁德市老干局作为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今成为培英社区办公场所和老人活动中心。数百年来,彭氏宗祠劫难不断,数次易主,成为时代和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