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后场彭氏家族摭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818
颗粒名称: 蕉城后场彭氏家族摭谈
分类号: K810.2
页数: 5
页码: 451-455
摘要: 元末从二十一都(今虎贝)熟洋龙伞树移居于宁邑西隅后场,逝世后墓葬城区东关寨头岗,国民党旅长李树棠骑马路过彭仲修墓道前,即下令士兵要将神道碑炸毁,连夜将神道碑偷偷搬走,才被彭氏族人挖出,立于蕉城碧山的彭仲修神道碑署,以元朝人物事功为明所禁:碑记当日造坟竖碑不敢犯禁,本为元朝人的彭北山其后裔又何以刻唐代呢,是怕犯了明代皇帝朱元璋名字的忌讳”这证实了陈仕玲君在《明代宁德的崔彭陈林左五大姓》一文中对彭仲修墓以及神道碑所做的正确推理,彭仲修迁居宁德城关西隅后场后。
关键词: 宁德县 蕉城 彭氏

内容

后场彭氏,是明清时期宁邑“崔、彭、陈、林、左”五大姓之一。城关彭氏的始祖为彭仲修,元末从二十一都(今虎贝)熟洋龙伞树移居于宁邑西隅后场,繁衍成地方望族,尊为“后场彭氏”。据乾隆版《宁德县志》载:“唐开成中置场督盐,建前后厂。前厂即今县治,后厂在龙首境”,龙首境在今街中头一带,后由厂升场,改感德场。再由感德场置宁德县。
  开基始祖彭仲修
  彭仲修,号北山,官拜武毅大夫,娶妻张氏,生二子,长曰普,次曰曾。逝世后墓葬城区东关寨头岗,后人称为“北山公墓”。原墓建筑规模宏大,造型讲究,全用大石条砌成。墓身分有三层,有石雕栏杆,墓坪下挖有“龙泉井”一口,并立有神道碑。民国二十八年(1939),国民党旅长李树棠骑马路过彭仲修墓道前,突然马受惊吓,昂头嘶叫。李怒不可遏,即下令士兵要将神道碑炸毁。彭家得知此事,连夜将神道碑偷偷搬走,并将它埋进土里,一直到1980年,才被彭氏族人挖出,重见天日。
  立于蕉城碧山的彭仲修神道碑署“唐代”两字,文化界人士多有质疑。挚友陈仕玲曾撰文考证,认为彭仲修生活年代是宋末元初。今阅彭氏支谱,谱中明确写道:“据旧谱始祖彭北山来自元末,而碑刻唐朝,以元朝人物事功为明所禁,不许勒之,碑记当日造坟竖碑不敢犯禁,故借唐朝二字勒之。”寥寥数语,使数百年谜案豁然开释。本为元朝人的彭北山其后裔又何以刻唐代呢,原来中国每个朝代都有严格的避讳制度,是怕犯了明代皇帝朱元璋名字的忌讳。这证实了陈仕玲君在《明代宁德的崔彭陈林左五大姓》一文中对彭仲修墓以及神道碑所做的正确推理。
  彭氏宗祠
  据彭氏支谱记载,彭仲修迁居宁德城关西隅后场后,随着宗族繁衍扩大,遂于明代崇祯年间在彭氏大厝基础上建造祠堂。祠堂之地坐甲向艮,被堪舆家称为“双箸插金盘”之地。左右至观音阁下,通狮公弄。但没过几年,又遭变乱,被千总黄宗宝占为官舍多年。至康熙十一年(1672),其裔孙彭维祧赴督抚两司,具呈取回,还于彭家族众。并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一月十九日重建。孰料天运未回,康熙四十九年(1710)复遭火灾,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初八日重新起架,轮奂足观。至乾隆五十年(1785)冬十月廿八再遭回禄,又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照家捐银两,复谋建造,四面高筑防火墙,以图永远,土木工程倍加于前。由于族众同心协力,曲尽筹谋,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三月宗祠竣成,可谓“轮奂复增鲜”。祠堂门首匾额上题“彭氏宗祠”四个鎏金大字,头门左右边门各题“入孝”、“出弟”,重门上有直形匾额,饰以龙形花纹,刻有“☒封武毅大夫”,落款小字曰:“康熙丙寅年仲春吉旦”。祠堂大厅两边有“文魁”和“武魁”两块金字牌匾。大厅正中高挂“敦叙堂”金字大匾额。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匾额、楹联。
  据说,彭氏宗祠在第三次重建之时,由于后裔财力式微,遂将后进和右边地域卖给黄家,祠堂面积大为缩小。黄家得寸进尺,竟将祠堂后墙侵占。彭氏族人坚不让步,停止祭祖一年,节省资金,赴县衙告状。宁德知事深明大义,将地界判属归彭姓所有。今祠堂后墙尚留有碑记,并刻有“宗祠后墙”四字。
  民国十九年(1930),彭氏宗祠又被县政府文教科借用。文教科合并县政府时,又被警察所占用,后又改为警察宿舍。民国三十五年(1946),彭氏宗祠被县长张传英作为围垦西陂塘设计办公室及仓库。共和国成立初期,又作为宁德县拘留所,后又改作干部宿舍。1992年又被宁德市老干局作为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今成为培英社区办公场所和老人活动中心。数百年来,彭氏宗祠劫难不断,数次易主,成为时代和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
  历代闻人
  后场彭氏自彭仲修之后,科举不绝,代有闻人。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有:彭仲修,号北山,原居宁邑二十一都熟洋。为宁川后场彭氏开基始祖。其少年时天姿聪敏,英勇好武,17岁入庠为武秀才,20岁在省试中取得武魁,并留任为武教官,因其为官清廉正直,刚毅果敢,敕封武毅大夫。彭仲修告老还乡后迁居宁德西隅后场,在今街中头建大厅一座,后由二子辉溪、碧溪改为彭氏宗祠。于西山白岩下置一山场建书斋曰“西山草堂”,后改灵谿书院,是宁德较早的一所书院。
  彭宁(1401~1475)字志道,自幼聪慧,早有文名,善诗词,为人正直,品德高尚,守信义,体恤贫穷,与龚维昌同窗以莫逆共誓,言日后若能致仕,得归林下,苟有俸积,两人均分,勿负盟约。明宣德癸丑年(1433)充贡生,官广东崖州府知州。进阶奉议大夫。赴任时写诗嘱儿:“吾将一担琴书去,愿带两手清风回”。致仕归,只雇一叶舟船,带回几箱书籍,百姓称许。同窗好友龚维昌来看望彭宁,说:“你为官一任,真是两袖清风。”彭宁答道:“清白两字,留给子孙,就是最丰厚好遗产。”其妻子马氏早逝,彭宁誓不再娶,凡是家中诸事躬亲表率。解甲归田后,置田产以供彭龚两家祖坟春秋祭扫之需。邻里称颂其德。其诗文著作颇丰,但存世极少。
  彭道南(1548~1639)字明卿,号文泉。万历四年(1573)癸酉岁贡,官广东封川县知县。一生平易近人,体察民情,清正廉洁。据乾隆《宁德县志》记载:“彭道南由岁贡授广东封川令,封川其地多产断肠草,邑人往往以此伤命,道南令民芟除,每百斤换银一两当其租入,诸惠政以次举,人颂其德。家本殷实,及宦归,置产及子第读书膏火田外,有余资以周济乡里贫民,时诵疏广,不令子孙多金之语。”原妣陈氏早逝,续娶林氏生四子,是个贤内助。襄夫课子。惜林氏卒于封川任内。任满后运林氏棺木,携四子回乡,百姓感其德泽,以清水明镜和万民伞相送出城十余里,依依泣别。荣归后,彭道南葬林氏于仙人掌祖山陈氏坟侧(1958年此地建油库,掘圹时发现林氏尸体仍完好如初,后被移送至省博物馆保存)。彭道南退隐林下,专心培养四个儿子。后长子时行以例贡候选补鸿胪寺序班,次子时陈由例贡入太学,三子时鸣邑诸生,四子时奋以例贡授景州州判。
  彭日光(1643~1722),生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从小在宁德海滨生长(南隅筱场),顺治六年(1649)海寇陷城,家乡男女惨遭杀戮。彭日光深印脑海,恨之入骨。康熙十八年(1679),海寇猖獗,彭日光召集乡勇,亲驾战舰,打起头阵,与海寇血战,从此海道靖安,百姓得以安定。彭日光功绩卓著,受到福建巡抚吴兴祚(字伯成,浙江山阳人)表彰嘉奖,并提拔为札委征千总。康熙二十二年(1683)跟随靖海将军施琅克复澎湖、台湾。后被加封为左都督,又立四次战功。
  彭芝年(1743~1823),原名彭伏治,一都筱场人。因与顺治帝同音,而避讳改名彭芝年。乾隆二十二年(1759)考上秀才,乾隆二十六年(1761)21岁赴省考中举人。乾隆四十年,三十三岁的彭芝年被保荐为长乐县知县。任满卸官已年届花甲,仍然两袖清风。但他不顾家境贫寒,为家乡做了不少公益之事,兴建土堡亭、祝寿庵、筱场宫等,被众人推荐为董首,至今筱场宫及土堡亭仍有碑记记录。
  让地建寺
  彭仲修原来置有西关外白岩山下一大坑前山场一所,构建亭于其中,匾曰:西山草堂。后改灵谿书院。据县志记载:“原为寺,宋大观二年建,明嘉靖二十二年,通县士民合买为书院。”是当时宁德较早的一所书斋。原来打算做为彭氏子孙学习之所。因西山草堂后有一流水坑,堪舆家认为该地有坑煞,会关系到全县的风水,这个地方适宜建一个寺院,以压坑煞,那么“通县皆获福矣”,于是彭家欣然将书院改建为灵谿寺,并塑佛招僧,捐田粮为该寺香灯粮米之用,寺院所需粮米摊派于彭氏各房之中。所以彭氏为灵谿禅寺之檀樾主也。
  彭氏与蕉城三古井
  1、定泉井
  始祖彭仲修在白岩下构筑“西山草堂”的同时,又开凿一口井,名曰:“定泉井”,据《宁德县志》记载:“宁德“初择地在四都陈塘洋,以水疏土轻,乃城于白鹤山阳”,又据清人刘家谋《鹤场漫志》:“宁酒甲诸邑,霍童酒尤有名,以水胜也。近郭水首定泉井,在城西一里,灵谿寺右,酿者取焉,相传昔卜邑于四都陈塘洋,以此井水独重,乃建今所。”陈普为省会第一楼制造铜漏壶,也使用定泉井的井水,确保昼夜时刻浮沉不爽。定泉井是宁德历史上开凿最早古井之一。
  2、龙泉井在彭北山墓下,土名曰“坑臼下”的地方。据说此井为彭仲修两个儿子辉溪与碧溪开凿。是彭北山墓的“风水井”。虽临近海边,地卑水卤,但此井水质清冽甘甜,永不枯竭。共和国成立后国营酒厂特选址建在龙泉井边,是因为该井水之优质,如今,龙泉井还是福山群众的饮用之水。
  3、碧泉井
  碧山尾也是彭家祖山,彭家为了公益事业,将彭家祖山献出建造妈祖庙。随着各地商船渔船停泊的日益增多,取水成了难题。于是彭氏族人于清道光二年(1822),择碧山之尾,妈祖庙东侧,开凿水井,取名曰“碧泉井”。它的开凿,为停泊于东关码头的各地船舶解决了取水困难问题。

附注

注:本文参阅彭式鋆先生家藏的《彭氏支谱》,并引用彭祥泉、彭德明等整理出版的《宁川彭氏宗史》、《宁川彭氏族谱》等资料。特此致谢。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怀涌
责任者
彭仲修
相关人物
彭宁
相关人物
彭道南
相关人物
彭日光
相关人物
彭芝年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