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安率眷入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809
颗粒名称: 叶公安率眷入县城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436-438
摘要: 因形似芭蕉叶而得名,白鹤岭开基始祖叶政寿传至八世叶元定,时值康熙年间率眷迁入县城。宁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分别在北门街当头,东门下尾街和南门盐仓巷,叶氏祖先从明代开基白鹤岭至民国,叶氏建御仙亭和大溪桥,叶公安捐资建飞泉堂,叶长鸿(禧川)叶常青(晓山)父子重修和再修忠平王庙。这些活动获得乡邻好评和地方政府的褒奖。后虽遭东门外福安埠游长荣店铺起火连带损失,几代人中贡生、庠生、监生、禀生、国学生(太学生)不乏其人。叶氏先祖一面从儒办学。他于下尾街开张竹篾木板生意,的叶长鸿(十四世祖)。
关键词: 宁德县 姓氏 叶氏

内容

蕉城,因形似芭蕉叶而得名,据说,有人观察旧城墙轮廓,可怎么看都觉不像,最后站在高高的白鹤岭,放眼四方,顿觉豁然开朗,不仅形似而且神也似。
  白鹤岭开基始祖叶政寿传至八世叶元定,号公安,自小聪颖,博读金科,为邑庠生。他设立书斋,亲自授课,培养人才。时值康熙年间率眷迁入县城。明清时期,宁德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叶家也深蒙其惠,家族不断繁衍。至十一世时再行分支,分别在北门街当头,东门下尾街和南门盐仓巷,构屋定居。
  叶氏祖先从明代开基白鹤岭至民国,历时四五百年,在不同时期所从事的经济文化活动主要有:修桥筑路,扶贫济困。叶政寿独资建鹤峰堂,叶氏建御仙亭和大溪桥,叶公安捐资建飞泉堂,叶长鸿(禧川)叶常青(晓山)父子重修和再修忠平王庙。这些活动获得乡邻好评和地方政府的褒奖。同治四年(1865)春,闹饥荒,国学生叶永奉(谦山)奉县派赈济灾民,后虽遭东门外福安埠游长荣店铺起火连带损失,但还是继续乐善好施。
  办学从儒,重教育人。八世祖叶公安入城时乃一介书生,尤重儒学。十世祖叶志辉(号纪堂)时,颇有余泽,设“寿山书斋”,生徒甚众,且涉地方军务,获诰赠军功五品,武德骑尉。几代人中贡生、庠生、监生、禀生、国学生(太学生)不乏其人。
  家族经商,生意红火。叶氏先祖一面从儒办学,培养子弟,一面把握商机,经营生意。叶永奉(十二世祖)因东门外火灾,生意遭受巨大损失时,并不气馁,他于下尾街开张竹篾木板生意,设号“亮兴”。道光十五年(1835),再开张“中兴号”,主理油米茶杂,生意红火。到了“极具异才”的叶长鸿(十四世祖),生意更是一片红火。此时,东门下尾街叶氏与南门叶氏、北门叶氏成三足鼎立,互相倚重之势。此外,北门的叶长森叶开铭父子,下尾街的叶常青,均有从政经历,史上褒多贬少。
  值得一提的是叶府的小洋楼,座落海滨街,别具一格,远近闻名,人称“海滨楼叶家”,也是叶氏家族兴旺的象征。走近大门口,匾牌和门联映入眼帘,横匾:傍海居,上联:海鸥盟暖日,下联:山鸟斗青春。当年禧川和好友周宇伦,曾在这对钟饮酒;晓山曾在这和“元昌号”老板董先生切磋牌艺。小洋楼还是鹤场吟社的叶竹浓、叶潮池和他的诗友吟诗作对,挥豪泼墨的地方。坐在洋楼,望眼江面,渔船,竹筏,游弋而过;白鹭,海鸥凌空展翅;好一派诗情画意在其中。
  另外,经营水厂也值得一书。自来水厂建于1934年,由常青开秀兄弟和好友“野孙”(陈由新)、皮先生(外地人)合资创办。引水自黄土岩的黄花溪,聘请福安师傅“三弟”,用大竹做水管,松块掏空做弯结。建有二层楼水厂,楼上四个房间,住三弟师傅和儿子莲锋及家人,楼下含工房,也是四间。围墙外种香蕉等水果。厂分三个池,第一池龙嘴放水过滤进入第二池,第二池两个龙嘴喷水进入第三池,即可引水食用。最后也由于家道破落,继皮先生之后将水厂股份悉数让给陈由新,此是后话。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