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辈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797
颗粒名称: 人才辈出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
页码: 424-426
摘要: 五房国葵清道光十五年(1835)曾应同乡进士魏敬中之邀,参与修纂道光版《福建通志》,道光十七年(1837)入京参加丁酉科朝考拔贡,光绪十年(1884)谒选闽清教谕。侯官人刘家谋任宁德训导期间,城关南门兜郑家祖屋大门门楣上方挂着用大篆体镌刻“体现了郑氏祖先以郑玄后裔自诩的心愿。蕉城郑氏家族先后涌现多位知识分子或杰出人才。福建省高等政法学堂毕业”清末宁德县劝学所所长,民国时曾任闽侯地方厅首席检察官,宁德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县政府科长等职,民国时期北大著名共产党人李大钊的学生。
关键词: 宁德县 蕉城 郑氏

内容

当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后,郑氏先祖开始购置田地屋产,增加经济来源,同时注重子孙的教育培养,至七世祖郑夔川生有五子,其中八世祖二房国兰为岁贡生,曾于清道光六年(1826)参与城北地藏庵的修葺,为五位主事之一。今地藏庵藏有一尊立于清道光年间《重修地藏庵记》的石碑记载此事;五房国葵清道光十五年(1835)曾应同乡进士魏敬中之邀,参与修纂道光版《福建通志》,道光十七年(1837)入京参加丁酉科朝考拔贡,授文林郎、翰林院编修等职,后赴甘肃任即用六品知县。九世祖二房思诏,咸丰五年(1855)岁贡生,光绪十年(1884)谒选闽清教谕。侯官人刘家谋任宁德训导期间,组建建社(诗社),思诏为社中骨干成员,并有诗作留存于世。
  后代除继承先祖产业外,也继承了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好家风,城关南门兜郑家祖屋大门门楣上方挂着用大篆体镌刻“康成旧宅”四个擘窠大字(见图片),体现了郑氏祖先以郑玄后裔自诩的心愿。郑玄,字康成,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学富五车,著述甚丰。当地有草既细长又坚韧,弟子门人用以束书,名曰“书带草”,后世遂用“书带流芳”比喻重视培养子孙读书成才。南门祖屋大厅上方曾悬挂“书带流芳”匾额,可惜毁于文革浩劫。但大厅正面照墙上镶嵌着木刻小篆体的“书带流芳”,至今字体仍然明晰可辨。
  从清末至民国时期,蕉城郑氏家族先后涌现多位知识分子或杰出人才。如:二房十一世郑崇膺,号简卿,乡试成绩全省前七,清光绪丙科(1906)优贡,宣统二年(1910)八月,广东补用县丞,曾任福宁商捐局局长,协纂民国版《宁德县志》,留云诗社社员,为北大英烈郑长璋之父;郑崇本,字淑源,清末秀才,“鹤场吟社”社员;郑崇皋,福建省高等政法学堂毕业,法政学士,清末宁德县劝学所所长,民国时曾任闽侯地方厅首席检察官,宁德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县政府科长等职。
  二房十二世郑长璋,民国时期北大著名共产党人李大钊的学生,闽东首位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郑长璿,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民国时期曾任省派宁德县立初级中学校长;郑长昌,毕业于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曾任职福建省农林改良总场、福鼎茶厂、宁德苗圃等单位,积极追随族兄郑长璋参加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1944年,以县农会主席身份当选县参议员,1949年4月参加宁德地下民盟革命活动;郑长涛,民国时期福建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县明伦小学教师,县政府督学,解放前夕,参加地下党城工部,解放后任寿宁县二区代区长;郑长光,民国期间在厦门学医,参加过抗日战争,为上尉军医,解放后在福安县医院、福安地区精神病院当医生。郑长清,民国期间先后毕业于福建农林学校和福建警官学校,先后在崇安、南安、福安等地警察部门及台湾凤山高职学校、高雄大同医院等处任职。
  新中国成立后,蕉城郑氏家族仍是沿袭祖上重教家风,子孙大都接受良好教育并学有所成,出现一批教授、高工、高级教师,其中郑贻基(其城)、郑贻绶(作樵)分别为吉林工业大学、福州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郑贻模、郑杰民为公路桥梁和水利电力总工程师、高工,郑启如(郑长璋女儿)、郑建安、郑贻猷、郑俊雄、郑俊如等先后分别担任上海一中、宁德一中、宁德五中、宁德十中的校长或副校长。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