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蔡氏祠堂、家庙及民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792
颗粒名称: 三、蔡氏祠堂、家庙及民居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5
页码: 415-419
摘要: 合族及各支房先后建了四处祠堂和家庙。即宁德蔡氏的公有祠堂在前林路(现柏林城)”蔡氏家庙以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嘉庆帝师同宗蔡新的名义,附属建筑有照墙、泮池、璧水桥、仪门、文昌阁、静养室、厨房等,家庙正前方是一面照墙,登上五级台阶便到达家庙的仪门(门厅)“仪门建成牌楼式样”便来到家庙的主体建筑——二堂,二堂大门正上方悬挂有奉旨旌表牌匾。头堂正中设有蔡氏十五世祖遂轩(光均)和十六世祖士盧(志恭)、直卿(志谅)两兄弟的神龛“其他各支房先祖的牌位均未进入家庙”便来到家庙的最后一进建筑——小花园。
关键词: 宁德县 蔡氏 祠堂

内容

宁德蔡氏开基始祖南益迁至宁德蔡洋山后,经传数代,曾在蔡洋山建有祖祠,后因年久失修而坍塌。七世祖三溪迁居县城后,合族及各支房先后建了四处祠堂和家庙。“众祠堂”即宁德蔡氏的公有祠堂在前林路(现柏林城),三个支祠分别在前林路3号的“蔡氏家庙”、竹头街(现莱茵大厦对面)、企头街月爿坪对面。四处祠堂和家庙,现仅留下前林路3号“蔡氏家庙”的小部分建筑,其余的均因种种原因被拆除,实在让人痛心。
  “蔡氏家庙”原占地面积3.24亩(2160平方米),是蕉城区蔡氏十六世祖蔡志谅(乳名亨,字肇弼,号直卿)独资兴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农历八月十三日动工,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八月二十四日竣工,历时两年整。
  蔡氏家庙以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嘉庆帝师同宗蔡新的名义,依照山东衍圣公府和孔庙建筑格式,按一品王侯规格设计建造的一座独具特色的雄伟壮观的古建筑。主体建筑分三进,座西朝东,砖木结构。附属建筑有照墙、泮池、璧水桥、仪门、文昌阁、静养室、厨房等。整体布局顺地势前低后高,依次排列,错落有序。家庙正前方是一面照墙,照墙正上方镶有一块青石匾额,上书“蔡氏家庙”四个擘窠大字。字迹清秀挺拔,系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岁贡生十六世祖蔡明绅的手迹。照墙左右为半圆形的文、武门,上书“入孝”、“出弟”。进入文武门便是大天井,天井正中有半月形水池,曰“泮池”(又称月池)。池旁环绕以石栏杆,池上有一座由四条石板并列铺设的拱桥,叫“璧水桥”。
  过桥数步,登上五级台阶便到达家庙的仪门(门厅)。仪门建成牌楼式样,重檐歇山顶。前后檐下修饰有多层重叠斗拱。仪门背面的正上方供有上祖蔡新的神龛,神龛面朝里,与二堂遥遥相对。进入仪门,有一大天井,天井两边有回廊。
  由天井踏上七级台阶,便来到家庙的主体建筑——二堂,是族人每年祭祀的主祭场所。二堂建筑规模为正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抬梁式砖木混合结构。二堂大门正上方悬挂有奉旨旌表牌匾“孝友”,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宣宗皇帝表彰蔡氏十五世祖蔡光堂、蔡光均兄弟时所赐。堂内正中高悬着装有圣旨的“诰命”木匣。由二堂后面的回廊进入一小天井,再上五级台阶可到达头堂。头堂正中设有蔡氏十五世祖遂轩(光均)和十六世祖士盧(志恭)、直卿(志谅)两兄弟的神龛。其他各支房先祖的牌位均未进入家庙,而由各支房在各自住房内供奉。
  过了头堂,便来到家庙的最后一进建筑——小花园。小花园内种有一排桂花树,寓意希望子孙能够“蟾宫折桂”。除桂花树外,还种有梅、兰、菊、杜鹃等名贵花木。
  头堂的北面有文昌阁和“静养室”,南面是家庙厨房。
  文昌阁是蔡家子弟读书的场所。最前面是一天井,天井后有一大厅,就是讲课和习作的课堂,大厅中间供有“文昌帝君神位”,两旁各有两间房间。房间里摆有书架,各种藏书就存放在此,供学子阅读。大厅后面有个天井,从天井右边的回廊踏上五级台阶,就到文昌阁的仓库,这里共有六间库房,主要用于存放祭祠的用品等。
  文昌阁的后面是静养室。静养室共有两层,主要供族人休息之用。
  头堂南面的家庙厨房,主要是祭祖时准备祭品的场所。厨房内有一小间叫烧乳猪间,专门用于烧制蔡家祭祖时特制的最高礼仪、特别引人瞩目的祭品——全只烤得直流油的金黄色的小乳猪,这是其它大姓祠堂所没有的祭品,算是蔡家的一大特色。
  蕉城蔡氏家庙解放后一直被原宁德县机关单位占用,后作为“宁德宾馆”使用至今。1991年“宁德宾馆”改建时,“蔡氏家庙”主建部分被拆,现尚留存正面围墙及上方青石横眉镌刻的“蔡氏家庙”四个醒目大字和文武门、泮池、璧水桥、仪门、走廊、天井及天井至大堂的七级台阶上空坪一块。家庙未拆部分现为福建宁德蔡威事迹展览陈列馆。蔡氏家庙及部分蔡氏民居于2009年11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民居在宁德城关可谓遍布四城门。七世祖三溪刚进城时居住在北门外,八世祖世寓迁北门内前林坪蔡厝弄,世宏迁北门内教堂前蔡厝弄。至十四世时由于人丁兴旺,又分别迁往城内各地。其中福房(万清)迁竹头街、禄房(万濂)迁下司井。从这时起,蔡家民居在城内各处都有。除北门仍保留原有旧居外,前林路一条街蔡氏祠堂、民居就占了一大半。这里有蔡家“众祠堂”、“蔡氏家庙”、蔡步钟官厅“廉访第”,还有蔡氏“八家”民居、祠堂边蔡氏礼房五进民居(第二进为蔡威故居)、勇房民房、现“东门商城”中的一部分原也是蔡氏民居。此外东门的水湟头(现菊池商厦)、小东门(现“都市商城”的一部分)、西门街(现公交大厦),靠近南门的下司井、观音弄、学前路,还有竹头街、街中头、西北路、衙前街、培英路等处均有蔡家民房。这些民房有的占了整条街,且建筑规模宏大,构造精美,历史悠久,绝大部分已有二百年。
  蔡家祖坟一世至六世基本上都在蔡洋山,且都比较简陋。七世迁入县城居住后,由于经济条件不断好转,进入仕途者越来越多,祖坟的规模也越来越宏大。比较壮观的有十三世祖蔡廷樑(上林)墓,十四世祖蔡万濂(镇严)、蔡万源(敦川)墓,十五世祖蔡光均(遂轩)墓,十六世祖蔡志谅(直卿)墓、蔡明组(绶堂)墓、蔡明纹(春江)墓,十七世祖蔡步钟(鑑泉)墓、蔡步镛(序侯)墓等。这些古墓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墓冢均为石构交椅式,规模较大,雕刻精细。有人物、花鸟图案、古文字及书法的浮雕,有碑文石刻。墓坪中都配有4到5米高的两根石烛。墓碑亭为石构四柱三间牌楼式仿木结构,气势恢宏,墓铭志等雕刻工艺精湛,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十三世祖蔡廷樑墓、十四世祖蔡万源墓、十五世祖蔡光均墓、十六世祖蔡志谅墓、蔡明组墓等已于二零零三年被蕉城区人民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