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路林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786
颗粒名称: 横路林氏
分类号: K810.2
页数: 5
页码: 397-401
摘要: 横路林氏共涌现出了林焞、林士夔、林祖恭、林保童四位进士;横路林氏的家族源流却是云遮雾罩,横路林的先世可追溯至唐末五代时期,也是跟随闽王王审知入闽的中原士族。据元代邑人韩信同撰写《武学谕知建昌军林公墓志铭》记载:公(林祖恭)先世光州入闽“墓志中对林家入闽始祖名讳并未显示。第二世林纬(墓志作,嘉定元年(1224)进士。
关键词: 姓氏 宁德县 横路林氏

内容

崔彭陈左四姓,横路林氏的家族地位似乎要更为显赫,这主要表现在科举方面,由宋而明,横路林氏共涌现出了林焞、林士夔、林祖恭、林保童四位进士;但是相比崔彭陈左四姓,横路林氏的家族源流却是云遮雾罩,留下诸多谜案未能解开。
  横路林的先世可追溯至唐末五代时期,也是跟随闽王王审知入闽的中原士族。据元代邑人韩信同撰写《武学谕知建昌军林公墓志铭》记载:“公(林祖恭)先世光州入闽,世为士大夫家。曾大父大椿,大父纬,皆薄意科举,读书自修,以终其身。”墓志中对林家入闽始祖名讳并未显示,今人更是无从查考,我们所能知道的应该以林大椿为始。与林大椿同辈的还有林晟,字大明(可见大椿为表字而非名),南宋建炎二年(1128)文举特奏名,官至湖广经略使。第二世林纬(墓志作“林纬”,明清县志“人物”作“林伟”),字文叔,学问赅博,与高颐、余复友善;林焞,字炳叔,林晟子,淳熙八年(1181)进士,衢州开化令。第三世有林纬子士夔,字汝咨,嘉定元年(1224)进士,官居襄阳录;林焞子士荣、士麾、士柄,皆有科名;林士桓,字汝达,开禧年间(1205—1207)试推恩科,官至奉议郎、福建本路提干;林士益,字汝谟,迪功郎。第四世为林祖恭,字允翁,淳祐七年(1247)进士,南雄司法参军,知建昌军;林祖谦,字吉翁,咸淳年间(1265—1274)漕贡进士,循州司户参军;林祖昭,祖恭胞弟,字晦翁,官承信郎、南剑州尤溪县尉;林祖温,字粹翁,为教职,累迁训武郎、京西路帅干;林祖懋,字勉翁,从政郎、靖江府属官;林祖泰,字约翁,士荣子,淳祐四年(1244)武举正奏名,武平令;林祖述,字尧翁,宝祐时期(1253~1258)补进武校尉,充都税干办。第五世有林珏、林块,皆林祖恭子,早卒无出;故以祖昭长子林习子过继。林习子,号似梅,至大年间(1308—1311)以儒士补廉访司掌书。至明代,有洪武进士林保童,字子成,为“祖泰六世孙”⑬,洪武二十七年(1394)进士,湖广绥宁知县。林保童子林尹,字志衡,永乐十五年(1417)举人。林尹遗孙林凤,字世贞,弘治五年(1492)贡生,浙江仙居训导,改阆中。林凤尚有从弟林泾、林麟,林泾字本清,正统元年(1436)恩贡生,山东莱州府检校;林麟早亡,生二子,长子林锦,次子林钺。林钺,字德威,嘉靖六年(1527)贡生,浙江萧山训导。此外还有世系不明的南宋林公潜(本县教谕兼掌阁)、明代林万春(广西桂林王府典簿)。以上是笔者根据乾隆版《宁德县志》“人物”部分及林祖恭墓志铭中的零星记载进行汇总整理,由此可以对横路林家族脉络有个大致了解。
  横路林氏因为世居于南门内横路而得名。从嘉靖县志“县城之图”可以看出,明代的宁德县城是以县治、察院分司两大建筑物为城市中心,各有大街通向东西南北四座主城门,南门大街在靠近城门口不远处,由东至西横穿着一条道路,它起于儒学,至按察分司止,长约百米,名为横街,又作横路。至今其街区格局仍完整保存,改名为“学前路”。在明代嘉靖以前,横路与南城门之间横穿着一条小溪,溪上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架设石桥,以其地多举子,取名鹏程桥。永乐十五年(1417),桥头立有“桥梓联芳”石牌坊,专为进士林保童、举人林尹父子而建。至嘉靖四十二年(1563),知县林时芳重建毁于倭寇的城墙,截上关之水,引入城外南门溪。溪流不存,石桥遂废。横路林氏居住的位置今天已难以辨认,大致在新塘宫至蕉城一小范围之内,至今已寻觅不到任何有关的遗迹了。
  在今天的蕉城城区,不仅找不到横路林的历史遗迹,连其后裔子孙似乎也销声匿迹,无从查找。但在邻近的福安市,如社口镇福洋、甘棠镇国泽、穆云乡隆坪,坂中乡汤洋、许洋,以及下白石镇大获、北斗都等林姓聚居村落,其族谱中都明确记载,开基始祖为“林纬”,肇基之地为“横路林”。
  据《三山志》中的记载,横路林氏竟然与梅溪林仲麟家族同宗共祖。该志于《卷第三十一·人物类六》部分,称林士夔为“仲虎之侄,祖恭之父”。“林仲虎(庆元二年武举正奏)第二人。字景瞻,宁德人。本族:仲口、仲彪、士夔、祖慈。”“林仲麟,字景冲。本族:仲虎、仲彪、士夔、祖惹。”“林祖恭,仲虎之侄孙,士夔之子。”若以上记载属实,则林仲虎与林纬(伟)同辈,乾隆县志“宅墓”所载的林仲虎父“林铎”与林大椿、林晟同辈。按民国十四年(1925)林振翰《宁德碧山林氏支谱自序》介绍梅溪林氏源流甚详:“今考梅溪族谱,我远祖延公于五代周末由浙江温州台岭梅溪迁居福建宁德白鹤山下,是为一世。宋初二世祖师公由白鹤山续移邑之飞鸾村居焉。以不忘故里,复名梅溪。数传至九世祖应文公生子国仁、国谕,国仁生子铎。铎生五子,长仲麟,次仲虎,三仲彪,四仲麒,五仲凤。”梅溪林氏源于浙江温州梅溪,这与横路林“先世光州入闽”相对矛盾。其中也许是梅溪林氏族谱对始迁地的考证有误,因为据《三山志》记载,梅溪迟至南宋时期仍名为“梅花”,并没有梅溪的叫法。也可能梅溪林氏确实来自浙江,只是为了增加家族威望,以及仕途的需要而与横路林氏联宗的结果。
  通过对《武学谕知建昌军林公墓志铭》一文的细致研读,其中提到的一段记载“福建道廉访使铜台孙公泽大书君墓道‘梅麓先生之墓’”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孙泽全名乌古孙泽,元代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字润甫,号懒斋,先世为女真乌古部人。据《元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至大元年,改(乌古孙泽)福建廉访使。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林习子曾为乌古孙泽下属,所以能够顺利得到这位高级上司的题赠。嘉靖版《宁德县志·卷四·人物·列女》记载,乌古孙泽也曾为五代时期林廿五夫妇坟墓撰写墓碑。作为主管一省监察事务的正三品高官,同时为属下小县两座林氏墓葬题写墓碑,这绝非偶然。而且林廿五夫妇为唐末五代平头百姓,虽有异于常人之事迹,但距离元代已有三百多年,没有一定的条件,乌古孙泽岂能无缘无故为之题字。由此可见,林廿五墓碑是出于林习子之请,林廿五与林习子之间也可能存在渊源关系。林廿五原居于泽头(即今之城南镇古溪村),关于泽头林氏之源流,参见笔者《千古沧桑话古溪》一文。
  民国县志对于林保童裔孙祭扫西山境古墓(根据碑文记载,笔者认为可能是泽头林氏祖墓)之俗颇觉费解,而古溪村在明代就有祭祀林仲麟、林仲虎昆仲之“明经堂”,再结合以上提到的《三山志》中的记载,我们似乎有理由肯定,宁德横路、梅溪、泽头这三支林氏具有共同的的祖先,皆为“光州林氏”之后。前不久在网上查找到一纸《林氏源流序》,讲述的是蕉城八都云淡林氏的源流,虽出自后人手笔,粗鄙不堪,错字连篇,但其中引用的一些原始资料却颇为可贵,原文节录如下:“(林氏)历秦汉晋五代而至唐僖宗年间,有官任都相宫(官)使者,自浮光从王祥(潮)兄弟入闽,是为如(入)闽始祖。其长子官任吾宁感德场都录,遂肇基吾宁。生五子,俱管(官)侍御明经术相,家声益振。至宋淳佑中,有宁德县知事、宣教郎李侯泽民嘉褒吾邑城林族,赞(簪)缨继世,科第蝉联,为之建坊,额于聚族之(地)曰英达。从兹林氏在吾宁发祥矣。其中一支乔迁甫(峬)源、横路林地方,本村林族开基始祖泰源公,约于明朝初年,由横路林乔兴吾云淡间,奠居创业,垂铳至第三世海公,生三之(子),分风、雅、颂三房。”序中提到林氏由河南浮光(笔者按:河南固始有浮光山,传为开漳圣王陈元光故里,福建许多姓氏族谱都自称由固始浮光迁入),从王潮兄弟入闽,是为入闽始祖。这与元代林祖恭墓志铭提到的“公先世光州入闽”的记载相符;序中还提到入闽始祖之长子任职感德场都录,这位林都录为泽头林氏始祖,古溪黄瓜桥即其所建,这在明清地方志中有明确记载;序中又说宋淳佑中,有宁德县知事、宣教郎李侯泽民建英达坊的事迹,这在嘉靖《宁德县志·卷二·坊表》也可以找到:“英达坊,在县南直街。宝祐元年,为进士林士夔、士柄立。”除了年代有误差之外,其它大致吻合。序中最后还提到甫(峬)源、横路林两支林氏皆为林都录之后,这与笔者关于横路林源于泽头的推论更为吻合。由于林氏为闽省第二大姓,支派繁多,后人附会合流现象较为普遍,峬源、横路两支林氏又是本邑大宗,是否同一支派,限于笔者水平及史料无征,不敢妄加定论,姑且存疑于此,留待后来者确证为善。
  值得一提的是,元代以后在宁德城内前林、横路还有另一支林氏大族。这支林氏源于七都峬源,与刑部尚书林聪同宗。一世祖起莘,一作起萃,“起莘生五七公,五七公生德扬”⑮,林德扬又名林诩,为林聪曾祖父。德扬排行第二,胞兄林六一娶妻陈氏,大概在元代初期迁入县城,最早居住于东门辕边井,子孙日渐显达以后,遂被称为“前林林氏”。进入明代中叶,家族中先后涌现出三名举人,即林初、林道父子及明末的林桂,其中犹以林桂一支最为兴盛。林桂,字子攀,万历三十七年(1609)乡试,与东井崔世召同科举人,历官温州府推官、刑部主事等职。和林保童家族一样,林桂子孙世代亦居住于南门横路,至今南门鹏程境(即横路)仍有林氏宗祠、林桂故居等明代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