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天后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774
颗粒名称: 宁德天后宫
分类号: K928.74
页数: 5
页码: 379-383
摘要: 宁德天后宫(俗称妈祖庙),而正殿建筑尤为豪华精美。系咸丰七年由福建水陆提督钟宝三书赠,顶部藻井(凤凰池)虽历经岁月沧桑略显斑驳,正殿东侧前方的一根龙柱上部空隙处镌刻着”明确记载了正殿为咸丰元年(1851年)重建“所以宁德天后宫为这几个县的众多靛商捐资“为什么宁德天后宫兴建与鄞江靛商有关系呢,在今天七都、八都等乡镇还有靛青作坊的遗迹,即今天宁德天后宫的偏殿。这与天后宫的建设地点有关“天后宫所处的周边位置在东湖塘拦海大坝未建成之前”轮船可以直接到达今天东湖路东湖市场一带。
关键词: 宁德 天后宫 老街风貌

内容

宁德天后宫(俗称妈祖庙),位于蕉城区蕉南街道福山村福山路47号,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天后宫主祀妈祖,相传,公元987年,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百姓立庙祭祀,而成为海神。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妈祖的影响扩大,宋、元、明、清四个朝代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并列入国家祀典。妈祖在封建帝王以至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宫庙构建 堪称精美
  宁德天后宫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总体布局为三进前后两天井,抬梁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以中轴线排开,左右对称,中轴线上依次为门楼、戏台、拜亭、正殿、后殿、偏殿。其中正殿和偏殿保存最好,基本未受损坏完整保留至今,而正殿建筑尤为豪华精美。
  天后宫正殿,建筑面积465平方米,正面五间,进深三间,带前后左右廊,高度11.5米,整座建筑宏伟高大,气势非凡,正殿的上方高悬一块“寰海蒙庥”的巨大匾额,字体苍劲有力,系咸丰七年由福建水陆提督钟宝三书赠,现保存完整。
  值得一提的是正殿内有玄武岩镂空石龙柱四根,雕工精细,柱上盘龙形态生动、栩栩如生,殿内还有一对花岗岩浮雕凤柱,柱与柱础上下相连,柱上一凤在下驻足引颈,一凤在上盘旋呼应,凤柱是为女神殿的象征。龙凤柱上龙凤神态逼真,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精湛的手工雕刻技艺。正殿地面为三合土构筑,顶部藻井(凤凰池)虽历经岁月沧桑略显斑驳,但仍依稀可见其精美程度,今天我们可以想象这座建筑在当年是何等的精美绝伦,其豪华程度在宁川大地堪称一绝。
  靛商捐建 祈福海运
  现存的正殿建于何年?答案就在龙柱上,正殿东侧前方的一根龙柱上部空隙处镌刻着“咸丰元年春正月吉旦”的字样,字迹非常清晰,明确记载了正殿为咸丰元年(1851年)重建。西侧前方一龙柱上镌刻着“鄞江众靛商仝敬立”的字样,字迹同样清晰。据龙岩《汀州府志·山川》记载:“汀江在宋代至明代称鄞江”,所以“鄞江”就是位于今天龙岩市的“汀江”,“鄞江”泛指汀江流域的上杭、长汀、永定、武平等县,所以宁德天后宫为这几个县的众多靛商捐资,并与宁德当地信众共同捐建。
  为什么宁德天后宫兴建与鄞江靛商有关系呢?民国版《上杭县志》卷十《实业志》记载:“清代前期,邑人出外经商,以靛青业为最著。”在化学染料没有发明之前,靛青为主要染料,由于江浙一带盛产丝绸和棉布,需要大量的靛青染料,鄞江商人走南闯北主营靛青业,自清康熙年间开始,垄断了全国90%以上的靛青销售市场。宁德是靛青的产地之一,清代盛产靛青,在今天七都、八都等乡镇还有靛青作坊的遗迹,当年生产的靛青基本由鄞江靛商收购经销。靛商常年居住在“鄞江会馆”里,“鄞江会馆”即今天宁德天后宫的偏殿。靛商在当时是一个十分富有的群体,具备捐资的实力。
  鄞江靛商为何要捐建宁德天后宫?这与天后宫的建设地点有关。天后宫所处的周边位置在东湖塘拦海大坝未建成之前,这一带为码头,轮船可以直接到达今天东湖路东湖市场一带,鄞江靛商收购的靛青就是从这里装船运往江浙一带销售,海上运输是当时唯一的运输通道,在气象和航海科技比较落后的年代,海运的安全自然就仰仗妈祖的庇护,因为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靛商在装船启运之前一定会在天后宫祈求妈祖保护,平安抵达目的地,这应是鄞江靛商捐建宁德天后宫的最大原因。
  旧址见证 国共和谈
  时间进入了20世纪30年代,天后宫迎来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这里成了闽东国共和平谈判地点。1937年10月,国共第二次谈判在天后宫举行(第一次谈判在宁德霍童文昌阁),中共闽东特委方的全权代表是范式人,范式人时任中共闽东特委宣传部长,国民党方的代表为黄苏,时为福建省保安处副处长兼驻宁德保安第2旅旅长。同第一次谈判一样,第二次谈判黄苏仍然没有放弃收编红军游击队而达到消灭游击队的意图,谈判仍无结果。当年11月,因黄苏生病,中共闽东特委派阮英平,时任中共闽东特委组织部长,到天后宫和黄苏举行了国共第三次谈判。尽管闽东特委作出了很大的让步,黄苏仍无诚意还企图收买阮英平,遭到严词拒绝,谈判再次中断。不久,谈判地点移向福州,经过特委的不断努力以及国民党当局迫于抗战高潮的形势,终于在福州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
  当年国共谈判地点为什么会选择在宁德天后宫呢?主要是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处保安第2旅是一支驻扎在宁德的保安部队,而且该部队的驻扎地点就在宁德天后宫,国民党方为了占尽谈判地利的优势,谈判地点当然就选择在天后宫。虽然第二、第三次谈判都在天后宫举行,但在谈判中国民党方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利益。
  1984年4月,由范式人题写的碑名,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闽东特别委员会代表和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代表和平谈判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处”,该碑现立于宁德天后宫东墙外侧。
  闽台交流 文化窗口
  宁德与台湾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商缘相连,相同的血脉,相同的文化传承,体现了两岸同胞有着血肉相连的深厚渊源关系,海上保护神妈祖是两地群众共同的文化信仰,它已是深深扎根于两岸民众心中的一种传统心理和文化现象。宁德天后宫又是台湾许多妈祖宫庙的分灵祖庙,近几年随着与台湾经济往来的加深,每年的妈祖生日和妈祖羽化成仙日都有众多台胞信众前来参拜祈福。
  2011年宁德天后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涉台文物保护名录,成为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给闽台民间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内涵,成为了闽台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妈祖文化曾经在历史上为社会的安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今后仍将为社会的和谐、安定、以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岁月沧桑 诉说变迁
  宁德天后宫自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始建,距今已有250多年。其中正殿和偏殿基本未受损坏,完整保留至今。
  虽说自古以来,它是民间百姓祈福的重地,在革命年代,也是国共和谈的旧址。但在解放后,天后宫一度成为粮食仓库,部分地方被改建,文革期间,门楼、戏台、拜亭等更是被拆毁,只余正殿、后殿、偏殿,让人叹惋。
  为了保护天后宫的文化遗产,1980年11月,原宁德县人民政府公布天后宫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2月县人民政府又将天后宫辟为博物馆。2004年为了保护文物以及促进对台文化交流,原区文化体育局成立了“宁德妈祖文化研究会”,按照“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对天后宫进行重建和维修,同时吸引了部分民间资金,重建了门楼、戏台、拜亭,修缮了后殿、偏殿。2009年全面完成重建和维修工作,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2009年11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终于又恢复了往日的辉煌。
  作者简介:钟荣富:1988年宁德八中高中毕业。1992年起先后在八都镇、宁德市(县级)文体局馆长,现为蕉城区博物馆。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钟荣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