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赴榕旅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773
颗粒名称: 艰难的赴榕旅程
分类号: F512.757.2
页数: 3
页码: 376-378
摘要: 当推省会福州莫属。自古就处在福州北上京城官道的关键位置,但蕉城往福州并非仅有白鹤岭一径,都必须在崎岖的山道上徒步跋涉。其作为通往省城主通道的地位,有木帆船航行福州上海。是蕉城交通最困难的时期。仅剩陆路一途,当以浙江台州一带最为猖獗。一次在台州洋面与海盗遭遇,以致随行彭老板弃船奔突,九死一生逃回蕉城,那时期的陆路也不安宁”时有客旅被劫消息传来,蕉城到福州的路程满打满算不超过二百六十华里,这就需要途经连江潘渡。据说劫匪还会留给被劫者一定数目的返程盘资。另一路线是夜间从蕉城海关埠乘邮政木船到飞鸾。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蕉城 交通

内容

历史上宁德与外界交流最密切的地方,当推省会福州莫属。蕉城白鹤岭道,自古就处在福州北上京城官道的关键位置,每天南来北往客旅络绎于途。但蕉城往福州并非仅有白鹤岭一径,人们比较常走的,还有岚口岭和飞鸾岭。虽然有这么多途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无车马可倚,都必须在崎岖的山道上徒步跋涉。走过这几条山道的人,形容路途之险峻,攀登之维艰,无不叹曰,不让蜀道!明万历五年(1583年)江西丰城进士、曾任福建按察司佥事的李琯,途经白鹤岭时,惊叹其险峻,写下这样的一首五言绝句:“我入闽中路,山惟白鹤高。振衣千仞上,万古几人豪。”迨至民国初,千年古道,旧貌依然。其作为通往省城主通道的地位,仍未见动摇。虽然1898年三都开港通航,有木帆船航行福州上海,但木船受季风潮水影响,存在一定风险,故蕉城百姓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仍以肩挑为主。这就形成一个颇大产业链,许多人专以挑担为业,作为谋生养家糊口的手段,有些农民趁农闲之便,也加入这个队伍,卖苦力赚些工钱补贴家用。但这些人中,有初次到福州的,经不起灯红酒绿花花世界的诱惑,到大桥头下寻花问柳,落得分文无存,伴着一条扁担,形单影孤地回到故里,成为大伙取笑的可怜虫。
  抗日战争的八年里,是蕉城交通最困难的时期,海路被日寇封锁,仅剩陆路一途。抗战甫起,政府即无偿征用民间大型木船,装满石块,行至东冲口,凿沉填海,冀希以此港封航。陆地白鹤岭等多条官道,亦多处被凿去半幅,只剩下一小半通行。决策者以为这样的小伎俩,就可使日寇寸步难移,谁知这些愚蠢的做法,于敌实无有寸效,倒害苦了老百姓,引致怨声载道。
  陆有匪海有盗,自古皆然,民国时期亦不例外。海盗事,当以浙江台州一带最为猖獗。上世纪三十年代,蕉城彭氏“万兴”商号,有木帆船航行于宁波、上海、青岛、烟台等地,一次在台州洋面与海盗遭遇,枪战中有海盗伤亡,以致随行彭老板弃船奔突,九死一生逃回蕉城。消息传来,引发“万兴钱庄”挤兑风潮,致百年望族“忽刺刺如大厦倾”,瞬间破产。那时期的陆路也不安宁,时有客旅被劫消息传来。挑担谋生者,多以结伙同行为对策,藉人多势众为依托。蕉城到福州的路程满打满算不超过二百六十华里,一部分人选择翻北岭进入福州城,这就需要途经连江潘渡,而这里恰是“散兵游勇”匪徒时常出没的地方。因此过路人必须计算好通过此地的时间,人数多多益善,形成人多势众的威慑态势。但被劫事件仍时有所闻。不过鲜见劫财后伤人性命的案例。据说劫匪还会留给被劫者一定数目的返程盘资。另一路线是夜间从蕉城海关埠乘邮政木船到飞鸾,第二天翻过飞鸾岭到连江丹阳过夜,第三天到达连江琯头,然后坐小轮船到福州台江码头登岸。走这条路,花费大,挑担工为了节省开支,多不选这条线路。
  抗战期间,连江潘渡一带驻有国民党保安团。蕉城牛贩赶牛去福州,时值福州为日寇所占,途经此间,保安团多以奉命阻止资敌为名,扣押牛群。此时得托人说项,几经周折,始才放行。
  抗战胜利后,宁德到福州的交通有所改善,三都与福州间有了轮船通行,经营这条航线的有福州下游轮船公司的“金沙江”、“鸭绿江”木质轮船,吨位在两百吨左右,动力是以木柴为燃料的蒸汽机,速度奇慢。而福安赛岐人经营的“福康”“德康”轮,吨位稍小,但以内燃机为动力,跑起来快多了。尤其是船行到连江北茭,准备进入闽江,江水海水在此处汇合,风急浪涌,船似蛋壳,上下颠簸,乘客晕船东倒西歪,慢速船必然让大家煎熬时间延长,所以福安船虽小些,但由于速度快,就更受旅客青睐。
  在笔者的记忆里,蕉城昔时交通风貌的背影,已渐行渐远,但那蜿蜒山间崎岖的岭道,那错落有致的山垅梯田,那绿树、阡陌、小桥、流水、人家,仍不时隐隐地在心中激荡,唤起对这片故土的深深乡愁……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