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南较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763
颗粒名称: 四、南较场
分类号: TU984.114
页数: 4
页码: 351-354
摘要: 蕉城人放风筝是在农历八月”聪明的故乡人制作的焰火放起来会在夜空中呈现出神话人物的造型”的节日活动——故乡人生动地把放焰火叫做放花——通常还延续到”不能忽略掉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这同样是南较场上热闹的“的谐音)江上(蕉城人把海叫做,)就有沿东湖各乡镇的龙舟出现了”通常一艘龙舟大约由十八个小伙子驾驶,竞渡的冠军非我们南门兜、战桥头、筱场一带的龙舟莫属”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南门外的渔民——,较场坪还是民国时宁德的运动场。
关键词: 宁德县 蕉城 南较场

内容

说到蕉城南门兜,就不能不提到南较场。它是蕉城人常去的地方,让人难以忘怀。这块紧靠海边东湖的地方,南门兜的“艋艚侬”要在这里补渔网,晒渔网;要在这里“打”系渔网的粗大绳子——这种绳子是用大毛竹劈成细长条的“篾”,然后再用稻草缠起来在木架上由两人合作“打成”,直径达十公分左右,用手搓是搓不起来的。农民把水牛赶到较场坪上,这里的青草长得茂盛又柔软。秋天,人们在这里放自制的风筝(纸鸢),可以互相斗风筝,而到重阳那天,常常有人在风筝的线上横着系一支神香,当它烧到线上的时候,线被烧断了,断线的风筝随风漂到海上,这一年就不再放了。据说重阳过后,海上不再刮台风了,放风筝不仅是为了娱乐,而且还有祈求台风不再来,保证渔船和航船的平安之意!风筝造型各异,也可以说各自独出心裁,争奇斗艳。它们有最简单的以“王”为骨架的单面风筝,有两个“王”连在一起的“双重面”,有“八卦”,有“蝴蝶”,有最华丽,制作复杂巧妙的“龙”风筝,它有“龙头”、“龙尾”,中间是一串圆形的纸圈,用三根细绳将其连接成一条巨龙。记得曾经有人放的特大的“双重面”风筝上,潇洒地写着“与民同乐”四个大字,深受观者的赞赏。蕉城人放风筝是在农历八月,而在八月十五中秋日的晚上,南较场通常要放焰火。聪明的故乡人制作的焰火放起来会在夜空中呈现出神话人物的造型,如“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白蛇许仙”等等。这种“放花”的节日活动——故乡人生动地把放焰火叫做放花——通常还延续到“十六”、“十七”两个晚上,这又是较场坪上“与民同乐”的一个节日。当然,说到南较场上的节日活动,不能忽略掉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这同样是南较场上热闹的“与民同乐”的节日,甚至在五月初四(“端午”二字都是表示月初的意思,“端”是开端,“午”是“五”的谐音)江上(蕉城人把海叫做“江”)就有沿东湖各乡镇的龙舟出现了。通常一艘龙舟大约由十八个小伙子驾驶,其中一人稳站在船头,一下一下地敲锣,一人坐在船尾打鼓,与之其相呼应,而划船的小伙子们在他们的指挥下,一边口喊“啊唉,啊唉”的口号,一边使劲地上下举动船桨,形成富有节奏的“啊唉,叮咚哐”的雄壮喊声。不用说,竞渡的冠军非我们南门兜、战桥头、筱场一带的龙舟莫属,要知道,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是南门外的渔民——“艋艚侬”,他们是划船的能手!现在随着蕉城的发展和建设,南门兜、南较场、东湖都已“旧貌换新颜”,海早没有了。几年前,我曾写一首《忆宁川蒲节》绝句:六十春秋别故乡,年年岁岁忆端阳。
  蕉城沧海成街市,何处龙舟竞渡忙?较场坪还是民国时宁德的运动场,我家一开门就是较场。抗战胜利前后,运动场的一任场长就借住我家。当年较场北边靠溪和东边靠海处,还有一口鱼池。鱼池年初开始养鱼,春节前放水,鱼池主人划只竹排用网目很大的网捕鱼。他用这样的网是为了只把鲢鱼、草鱼之类的大鱼捕走,剩下小鱼让南门兜人家的孩子去捞。这时就有许多小孩手拿簸箕和水桶,赤脚踩在池中浅底上,又欢叫又争相捕捉,煞是开心。鱼池主人这样做,据说是为了答谢周边人家让他安全地养育。校场北边靠我家不远的地方原有一座红墙黛瓦,庙门朝东,天井正殿都很宽大的武庙;左手捋须,右手拿书,红脸美髯的关公像摆在正殿中央,两旁分立着关平和周仓。这是建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67年)的关帝庙,也是南门兜的渔民补网,打草绳的地方;补渔网时,渔民要坐在网中,把渔网盘在双膝上,由于迷信和歧视妇女,这种活只由男人来干。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县里为了扩大运动场,把鱼池和这座近二百年历史的武庙填的填,拆的拆了。县政府为了平息县民的不满,把关公、关平和周仓的塑像移到较场北边,昭忠祠后面,仓促盖成的不今不古,不伦不类的庙中。
  举行运动会自然是蕉城和南门兜的盛大节日。记得当年有一位在省立福州中学教体育的蕉城籍林姓老师,每年开运动会必把他请回来当裁判并指导场地的规划。运动会上最受观众欢呼喝彩的项目,除了田径外,还有当年宁德县中学一位体育老师的标枪,他能以优美的姿势把标枪投出去,并漂亮地插在场地上。而令观众倾倒和叫绝的是县里西医大夫游芳宠,他是个大胖子,每逢跳高比赛结束时,他必自我奋勇地表演一番,横杆一寸一寸地升高,他肥胖的身躯滑稽地越过,这时观众莫不鼓掌叫好!南较场另一让全县人兴奋的活动,是县立初中举行童子军露营。县中经费少,设备差,露营的帐幕是用学生从家里拿来的白被单拼成。露营期间,童子军的活动,如吹号敲鼓、列队操练、文体节目、生火做饭等等,童子军们都认真进行,兴高采烈;观众(许多是学生家长)则啧啧称叹。有一年,已是抗战胜利后,和省立三都中学联合举行,他们学校童子军的露营帐幕是棕色帆布做成的,高大整齐,军乐队人数也多,好气派,而我们县中由被单拼成的帐幕又低又小,军乐队人数也少,同学们自叹不如,露营时举行的球赛也连连败北!较场原是旧时演武之地,也曾经是刑场。1949年秋,国民党兵败如山倒,8月间,可能是胡琏和吉星文的部队,路经宁德撤退到福州,几个人一排,队伍不整,士气低落,一连好几天沿着我家东墙边和较场相邻的那条小路,经过战场桥、桥头下、筱场等村向罗源、福州方向走去。这期间一个下级军官强奸了一个农妇,引起民愤,“国军”为了平息民愤,在南较场举行了公审大会,最后这名军官走下临时搭起的平台,自己脱下军帽扔在较场坪上,走向不归路。
  多年前,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徘徊在海边,寻找昔日的南门兜、战桥头和东湖的旧地,感慨良多,又诌了两首打油诗,谬误之处,还请乡贤和旧识指正:
  海边感怀五十年前别故乡,寒潮汹涌月儿弯。
  城南旧事随流水,回首茫然数座山。
  海边久坐忆昔城南堤外水,朝潮夕汐几盈亏。
  艅艎白鸟来还去,游子离乡何日回?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