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船头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757
颗粒名称: 记忆深处的船头街
分类号: TU984.114
页数: 2
页码: 336-337
摘要: 旧时船头街命名的由来是基于诸多码头都集中在这条街上,涨潮时附近沿海各县镇、水乡民船渔船,旅客从这里上岸后进入城里,而渔民则将捕获的鱼品堆在广场上。少量的鱼虾小海货则由渔民自己拿到附近街区,如本街、下尾街、东门兜等地自行销售。一年中以端午节前后三水(每半个月为一水)黄瓜鱼收获季节为此街特有景观。
关键词: 宁德县 蕉城 船头街

内容

旧时船头街命名的由来是基于诸多码头都集中在这条街上,街头在德顺埠(方言称为“岛”),有一块码头广场,涨潮时附近沿海各县镇、水乡民船渔船,争先恐后地拥进埠头,旅客从这里上岸后进入城里,而渔民则将捕获的鱼品堆在广场上。大宗的要到德顺渔牙行挂秤定价,被垄断包销;少量的鱼虾小海货则由渔民自己拿到附近街区,如本街、下尾街、东门兜等地自行销售。一年中以端午节前后三水(每半个月为一水)黄瓜鱼收获季节为此街特有景观。从官井洋捕获到的大量黄瓜鱼改乘小舢板船,万箭齐发,直指德顺埠。岸上观看热闹的民众堪称“万头攒动”。经挂秤定价后,市民便直接从渔牙行买到新鲜的黄瓜鱼。黄瓜鱼用竹篾编成的开口篓子装(方言叫做“撇”,每撇多则50~60市斤,少则20~30市斤),由消费者自行付款挑走。二盘商则以肩挑送到各渔货店,连夜挑灯让人选购。这三水黄瓜鱼市集,蕉城人称作“黄瓜暝”(因为舢板船赶到码头的时间通常都在晚上掌灯以后)。黄瓜暝季节过去以后,船头街商家便转入正常营业状态。
  从德顺埠走向海关埕,便进入各种商品零售的店铺。岸边有疍族船民在滩涂上构建的竹木结构棚子屋(当时世俗歧视船民,不容其进入陆地建房,致绝大多数船民以“连家船”过着水上漂泊的生活)。这一带商店林立,传系殷户叶卫豪祖上修建的72间铺面,出租给商家开店。叶家则坐收数目可观的租金。叶家还在其间建造了一幢与众不同的海滨楼(亦称傍海居),为此街的地标性建筑物。每逢端午节,叶家的亲友便到三层楼上观看龙舟竞渡,以致此街人流熙来攘往,民俗风情倍增。
  从叶家由东往西延伸直至水楻头,乃是船头街的又一段商店集中地带。日用百货、杂货、食品米店、酒肆饭店等应有尽有,但仍以渔货店居多。有一家制作白粿(方言叫做“白时”)的,人称“白时嫩”(“嫩”是店主名字),所制售的白粿、黄粿特别细嫩,倍受顾客青睐。道路经过二度弯曲后,转入船头街的福安埠、霍童埠、下南埠一隅,又别有一番景象。两头尖小溪船在埠边拥靠锚列。这段街以篾料店居多,各种规格竹篷、竹器应有尽有。有数家经营瓷器的穿插其间。更有令人意外的是,竟然有几家颇具规模的棺材店,也跻身其中,凸显街区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儿时上小学,往返经过这段街道,每天都要在棺材铺前经过,习以为常,也就没有了恐惧感。
  街道延伸至水楻头拐角处,就出现金银首饰店一条街,敲打制作金银饰品的叮当声音此起彼落,别是一番风味。在充满商业氛围的街区,竟然出现一家颇具文化气息的店铺,这就是叶存章的字画裱褙店。印象中那时的叶存章已年届不惑,手艺不凡,生意甚好。他还会制作冥品,糊制纸屋人及大型神祗(如盔头神),栩栩如生。而他制作的纸鸢(风筝)最受人青睐,什么大蝴蝶、大蜈蚣、大老鹰等各色纸鸢,是夏季的抢手货,一般要预先订制。
  临末,述及一段小逸事。大约1943年,因退潮搁浅,德顺埠附近海滩躺着二头俗称“海和尚”的大海豹,全身光滑无毛,呈青灰色,引发万人空巷围观。观众不知为何物,仅在五、六米外围着大圆圈。四城闻讯而来者越聚越多,均不敢贸然靠近,惊讶之声不绝于耳。这是蕉城民众能如此近距离看到大型海洋动物的一次稀罕的机会。
  以上仅是记忆中早年船头街的掠影,其丰富多彩的倩影,如今能记述者已十不及一矣。特予拾遗,聊表寸意。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建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