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下尾街忆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756
颗粒名称: 蕉城下尾街忆旧
分类号: TU984.114
页数: 2
页码: 334-335
摘要: 诸如衙前街、状元里、街当头、街尾下、东门兜、下尾街等商业繁荣地段,对这条街道走向、商店布局和居民生活状况较为熟悉。从土主宫左侧山墙隔一条巷(溪流坑弄)起至龙泉巷口止,其两边商店、作坊等布局有愚妹师傅理发店(方言称师傅为“接着是杂货店、瑞源中药铺和左姓的鱼货店。再紧接三五家前店后铺的连家民居。圆拱门右边是小百货、干鲜果和几家鱼货店。过圆拱门至一间杂货店止:此店有双侧门(俗称。右边铺面有土产店。接着也是长乐人林番仔师傅开的白铁加工铺”街右侧铺面以民宅居多。它从盐仓弄口东边的一座囤盐仓库开始:
关键词: 宁德县 蕉城 下尾街

内容

旧时蕉城镇是宁德县政府所在地,由于受高峻城墙包围,城内外街道以城墙门为连接点,所以街道宽度参照城门宽度,因此显得狭窄、弯曲。迨至抗日战争初期城墙拆卸后,才开辟出一条较为宽敞的环城路,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原有旧街道,诸如衙前街、状元里、街当头、街尾下、东门兜、下尾街等商业繁荣地段,却依然局促狭小。
  笔者少时居住在下尾街门牌72号祖屋,对这条街道走向、商店布局和居民生活状况较为熟悉。现以此街抗战开始至1949年约10年间的大体面貌概述如下:这是一条城外的边缘街道,故世称为东门外下尾街。街头和街尾分别以土主宫(抗战时曾在此开设大众服务处,主营餐饮旅社,亦对外承办酒席)和圆明宫(祀奉神农帝)为标志。街道全长200米上下,呈西北东南走向,有三段小曲折,头段街约50米,中段约70米,尾段约80米。路面大多是石板条铺砌。
  头段街:从土主宫左侧山墙隔一条巷(溪流坑弄)起至龙泉巷口止,其两边商店、作坊等布局有愚妹师傅理发店(方言称师傅为“沙”或“狮户”)。他的合伙人水命“沙”,两人理发手艺甚佳,逢年过节还到附近街坊上门服务。第2间是西药店,出售西成药和酊剂,店主叫佳欣。接着是杂货店、瑞源中药铺和左姓的鱼货店。鱼货店以经营海蜇皮为主,兼售黄瓜鲞、小鱼鲄、虾皮等,品种颇丰。还有陈承桂父亲开设的布鞋店。再紧接三五家前店后铺的连家民居,便来到砖石结构的圆拱门。圆拱门右边是小百货、干鲜果和几家鱼货店,还有黄垂德医师的西药店,再往东行便有多家元宝锡箔店。
  中段街:过圆拱门至一间杂货店止。此店有双侧门(俗称“蝴蝶店”),经营油盐米酒等。右边铺面有土产店,宝兴薯切店。薯切店主是长乐人陈光坦,街坊称之“昂仔伯”。接着也是长乐人林番仔师傅开的白铁加工铺,兼制作薯切。往前依次是生活用品店、刘天爵的食杂店,街右侧铺面以民宅居多,隔一条弄可通往河坪。
  尾段街:此街最具特色的是集群性细木店。它从盐仓弄口东边的一座囤盐仓库开始。盐仓为住在弄内的盐商刘序钦(又名细俤)所有,他在五都南埕等地收购的海盐多放置此仓。由于库容大,有一部分空置房出租给八都人办蜡烛厂(厂主即笔者初中同学黄兆鏛的父亲),其生产之民用蜡烛供不应求,生意甚兴隆。过盐仓便是陈成全、刘细金、陈毓云、嫩叔和三俤沙等多家细木店,加工木桌椅、床板凳等细木家具。再隔三间店屋便是山头弄口,其弄口东边是两层砖木结构的廖伯勲广济西医诊所。再往前行接一段土墙即与圆明宫毗连。盐仓对面街是一块约30平方米的空地,人们称之为“火烧坪”。因无人管业,乃成为附近手工线面业主的拉面晾晒场地。连接空地的店铺是学道父亲开的细木店,店东边有一条小巷直通船头街,巷口东是原籍洋中青田的国民党省参议会驻会议员、国大代表阮元皋先生砖木四扇住宅。隔一小弄是“姆沙”开的木水桶、脚盆制作铺,其长子成福、次子细福亦承继其业。接着是长乐人“细水沙”开的打铁铺,“昂住沙”开的木器店和一家小型的制豆腐房。其隔壁有一家馆名“三山座”的中型旅馆,老板是福州人,内设客房和洗衣铺(当时称为“洋洗馆”)。“三山座”还附设澡堂,可谓执当时蕉城服务业之牛耳。再往东有三、四家民宅与一条叫江家巷的斜巷相连,因方言“江家巷”与“冬瓜冻”谐音,故当地街坊人也将坐落此地的圆明宫叫做“冬瓜冻”宫,以讹传讹。
  总之,下尾街虽距离原内城主干道稍远,但因处于城镇的外廓,却是连接五里亭、东湖塘、溪口、兰田和五里洋的必经要道,成为当时颇为繁华的商业街。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建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