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马氏父子守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725
颗粒名称: 蕉城马氏父子守备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300-301
摘要: 是宁德城关的名门望族,原由雍州扶风郡(今属陕西)迁居金陵府(今江苏南京),再由金陵避战乱辗转至福建古田县,蕉城马氏在明清时期人才辈出,为蕉城马氏十六世孙。恰值罗源县盗贼作乱,在舅父林步超(时任福宁镇罗源营守备)的栽培之下,福安县穆洋村民众因阻建教堂,马汉瀛奉命调任福安,协助福宁总镇曹志忠属下霆庆营兵勇督办处理。授福安守备。
关键词: 蕉城 马氏 宁德县

内容

马姓,是宁德城关的名门望族,溯其源流,原由雍州扶风郡(今属陕西)迁居金陵府(今江苏南京),再由金陵避战乱辗转至福建古田县,而后定籍蕉城。蕉城马氏在明清时期人才辈出,涌现了不少举人贡生,到了清末最为著名的就是被誉为“父子守备”的马汉瀛、马鸿飞父子。
  马汉瀛,又名朝基,字登洲,号碧峰,为蕉城马氏十六世孙。体格魁梧,勇力过人。因幼年失怙,谋生日艰,恰值罗源县盗贼作乱,在舅父林步超(时任福宁镇罗源营守备)的栽培之下,应征入伍,并随侍舅父左右。此后因作战勇敢,屡立军功,拔授外委把总,防守寿宁汛。同治二年(1863),福安县穆洋村民众因阻建教堂,引发教案。马汉瀛奉命调任福安,协助福宁总镇曹志忠属下霆庆营兵勇督办处理。教案平息之后,蒙赏戴蓝翎,授福安守备。驻兵福安期间,马汉瀛不仅恪尽职守,为维护地方治安不遗余力。甚至带头捐俸,协助地方士绅修理城垣以及先农坛等重要设施,深得福安士民称颂。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1899-1902),蒙闽浙总督许应骙奏请,记名千总,实授福宁右营守备,兼理右营游击。不久又加赏都司衔,秩正四品,诰授武义都尉。光绪三十四年(1908),朝廷下令各省筹办警察机构,宁德县以东门外土主宫为警察局,公举马汉瀛为首任局长。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马汉瀛识大体、顾大局,率部起义。光复后,蒙福建都督孙道仁提拔,受命代理连江、罗源守备。自感宦海艰辛,以年老力辞,不准。再辞,遂以把总衔协助防守宁德城汛,以便就养。民国元年(1912),应宁德首任知事王景江聘请,续任警察局局长。
  马汉瀛戎马倥偬,数十载如一日,虽身居要职,却事事能以身作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其膝下二子,长子鸿飞,次子鸿奇,后皆成大器。马鸿飞号晋侯,克承父业,投身军伍,编入福宁镇中营。其智勇双全,随总兵曹志忠在延平、建宁剿匪时立下汗马功劳,备受赏识,朝廷赏以五品蓝翎,补授罗源营守备。父子济美,地方引以为荣,故有“父子守备”之称。次子马鸿奇,号清斋,学识渊博,具有维新思想,供职于县政府,管理文牍职务,与地方名流多有交往。早年曾应孝廉蔡祖熙之请,聘为家庭教师,为蔡家子弟进行启蒙教育,灌输进步思想,“无名英雄”蔡威就出于其门下。
  马汉瀛的为官政绩,在民国《宁德县志稿》及《新修马氏族谱》中皆有记载,马氏后人也保存有了不少他的遗物。旧时在北门街马宅厅堂正中,每逢重大节庆及“中元节”,都悬挂有马汉瀛官服画像全轴,相貌尊严,栩栩如生。画像左右配有一副泥金对联“行仁义事,存忠孝心。”正厅几桌上还有一副木龛,龛中安放马汉瀛泥像。泥像正襟危坐,威风凛凛,左旁还立有一只白马,造型生动,是按其生前坐骑所塑造。正厅上方悬挂“急公好义”横匾一方,为光绪十四年(1888年),闽浙总督兼管福建船政卞宝第题赠。大门门楣上方悬挂有“父子守备”匾额,以事彰扬。另外,马汉瀛任职福安期间,深受百姓爱戴。调任府城之时,城乡士民夹道相送,并联名签署“万民伞”相赠。这把珍贵的“万民伞”后来被珍藏于城关马氏宗祠,每年七月中元祭祖之际,都会搭架树立,以便族亲瞻仰,借以激励子孙。久而约定成俗,一直保持至解放初期才废除。令人悲痛的是,这把“万民伞”连同马家珍藏的其它重要遗物在“文革”初期“破四旧”时难逃厄运,无一幸免。令马氏子孙为之感叹。

附注

作者简介:马茂椿,1943年宁德初级中学毕业,1951年6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宁德县农税科、蕉城镇经管站、县公安局户政科任职。1997年退休(返聘10年)。现住蕉城。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茂椿
责任者
马汉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