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任职 恪尽职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715
颗粒名称: 奉天任职 恪尽职守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288-290
摘要: 清廷先后任命刘廷珍赴职奉天凤凰厅(今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和盖平县(今辽宁省营口市盖县)。刘氏任职凤城期间,兵临凤城城下,民情忧惧。奉天巡道面对外敌,但刘公严词拒之,排桌正襟独坐衙门正堂侯之,俄军官兵直入县衙,见刘公朝服端坐,进城兵士亦不敢扰乱市境。吓退俄兵的壮举,清政府宣布严守”此时任职盖平知县的刘廷珍。身处兵戒相见的交战区,但刘公不顾病痛。力持危局,仍然同往常一样端坐中堂理政,沙俄官兵摄于刘公雄威,刘氏任职盖平期间,适逢清廷实行立宪时期,在盖平倡导新学。
关键词: 清末 刘廷珍 宁德县

内容

光绪二十二年(1896)始,清廷先后任命刘廷珍赴职奉天凤凰厅(今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和盖平县(今辽宁省营口市盖县)。任职十载,恪尽职守,爱国爱民,留下诸多感人故事。
  1.大义凛然,抵御外侵
  刘氏任职凤城期间,光绪二十六年,沙俄侵略中国,占领陪都奉天,十一月四日,兵临凤城城下,俄兵荷枪实弹,虎视眈眈,民情忧惧,人心惶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奉天巡道面对外敌,本仪出迎,但刘公严词拒之,并发誓要耐守,要与城邑共存亡。然而,毕竟双方兵力悬殊,难能硬抗,刘公急中生智,勇敢沉着应对强敌。刘公朝服衣冠,浩气凛然,排桌正襟独坐衙门正堂侯之。俄军官兵直入县衙,见刘公朝服端坐,双目炯炯,威严逼人,心觉惊奇,只好骇叹而退。进城兵士亦不敢扰乱市境,县城赖之以安。刘公在危急关头,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智勇双全,吓退俄兵的壮举,永载史册,激励后人。
  光绪三十年(1904),日俄战争爆发,清政府宣布严守“局外中立”,却又划辽河以东为交战区,以西为“中立区”。此时任职盖平知县的刘廷珍,身处兵戒相见的交战区,且身体已犯疾病,维瘁维艰,以至呕血。但刘公不顾病痛,力持危局,仍然同往常一样端坐中堂理政,稳定民心,沙俄官兵摄于刘公雄威,不敢恋战而退,使百姓免于兵患。
  2.体恤民情,兴教重农
  刘氏任职盖平期间,适逢清廷实行立宪时期,他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变革,积极推行新政。在盖平倡导新学,设立师范传习所,创办初、高小学校,为培养当地人才做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贡献。同时,刘氏深知中国以农为本的国情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性,在该县首设了农商局,专管农业生产,发展经济,还发动民众兴修水利,劝导百姓栽树造林。并且还分设了巡警十余处,管理县城社会治安。工作余闲,刘廷珍则巡视民间,与民席地而谈,体察民情。对小官吏欺民之诉讼,他都亲自受理,还民以公道,给胥吏以警示。
  3.患疾还乡,万民相送
  由于刘廷珍生长于东南沿海的闽地,出仕为官是在远隔千里的东北内地,气候差异,水土不同,足以见之,加以尽职尽责,公务繁忙,所以积劳成疾,抱病理政,坚持十载,实属不易。终因病情日重,上奉朝廷,才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告疾还乡,是年54岁。
  刘氏任上维护国之尊严,驱除列强,免生灵涂炭,其抚揖之功,铭于黎庶,且兴教重农,体恤民生,颇得百姓爱戴,所以当盖平士民得知刘公要告疾还乡的消息,均攀辕而叹,载道而歌,并敬献“万民伞”一把、锦旗一面以纪其爱国爱民之心,以表万民惜别之情。“万民伞”高约1.8米,上宽约1.5米,下宽约1.2米,分上、中、下三层,绸布制作,每层都绣有祥云等花边。每层周边镶嵌有无数长约30公分,宽约4公分的白布条,上署各阶层民众的姓名。上层书写“感德”两个大字。充分表达了当地万名民众对这位父母官依依告别和以示表彰和纪念之情怀。为官离任,送此厚礼,史不多见。令人惋惜的是,“万民伞”在“文革”中已毁无存,所幸还留有相片供后人观之。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