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蕉城三才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705
颗粒名称: 明末清初蕉城三才女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273-276
摘要: 至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这一类高雅才艺更是不容易接触,只有出身高贵的大家闺秀才能得到家庭蒙养、传统文化等各种教育。历史上出现过的才女无异于赵璧隋珠。都属于明末诗人、连州知州崔世召的孙辈。清温汝能《粤东诗海》、梁九图《十二石山斋诗话》、近代汪兆镛《岭南画征略》误作南海人。《咏竹》七律人皆赞之,贤士大夫皆与之定交。余尊玉能够许配宁德崔家”常有诗作赠答唱和,余尊玉夫婿名讳在《图绘宝鉴续纂》没有明说“徐〓之孙)《绮窗迭韵序》中有提到,长子衍眉(乾隆县志作衍湄“
关键词: 才女 蕉城 明末清初

内容

明末清初蕉城三才女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作为弱势群体,能够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至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这一类高雅才艺更是不容易接触,只有出身高贵的大家闺秀才能得到家庭蒙养、传统文化等各种教育。宁德地处海澨,世家大族、官宦人家寥寥,历史上出现过的才女无异于赵璧隋珠。见于地方志及其他文献记载的只有余尊玉、崔宜端、陈海嵩三人。令人称奇的是她们不仅生活在同一时代,而且有姻戚关系,都属于明末诗人、连州知州崔世召的孙辈。其中余尊玉为崔世召孙媳,崔宜端为崔世召孙女,陈海嵩为崔世召外孙女。
  余尊玉,字其人,玉田(今古田县)人。清温汝能《粤东诗海》、梁九图《十二石山斋诗话》、近代汪兆镛《岭南画征略》误作南海人。祖父余文龙,字起潜,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令衡阳,为民兴利。守赣州,摄兵备道,所至有循声”。①父兆昌,国子监生。余尊玉的兄长余圭,字告公,官光禄寺署正,“性淡雅,喜吟咏”②;胞姐珍玉,字席人,年十四即能诗,《咏竹》七律人皆赞之。余尊玉出生这样的士大夫之家,受家学熏陶,自幼通书史,颖悟绝人,但性格却与寻常女性大为迥异。据清人冯仙沚纂定《图绘宝鉴续纂·卷三·女史》记载:“余尊玉,字其人,幼服男子衣冠。廷师与姊珍玉读书塾中,未几能文。善诗画,年十二学益进。四方声气,贤士大夫皆与之定交。才名籍甚。欲出应试,或尼之曰:‘黄崇嘏虽作状元何益。不如学班大家,拥百城书,使海内贤豪皆北面也。’遂止。许字崔氏。亦闽巨族。仍服男子衣冠。不复接见宾客焉。”余尊玉自小好为男子装束,年方十二就名闻四方,许多士大夫仰慕她的才华,乐意结为好友。她甚至还改扮男妆,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后来在好友的委婉劝说下才打消了念头。后来成为崔家儿媳,仍然不改变旧日作风,只是不再广交朋友而已。余尊玉这种异于常人的做法,与民国“鉴湖女侠”秋瑾极为相似,且不说在封建思想禁锢的古代社会,就是在当今这个思想开放的时代,也使人感到不可思议。
  余尊玉能够许配宁德崔家,与祖父余文龙不无关系。余文龙与崔世召为福建大同乡,交谊甚笃,并且都是明末“闽中十才子”之首曹学佺的好友,常有诗作赠答唱和。崔世召《秋谷集》还保存有《过河间府赠余起潜司马》七律一首。余尊玉夫婿名讳在《图绘宝鉴续纂》没有明说,只在三山(今福州市)徐钟震(字器之,徐〓之孙)《绮窗迭韵序》中有提到,为“明经崔五竺讳嵸子某之妻。”崔嵸为崔世召四子,据民国《崔氏族谱》记载,崔嵸有二子,长子衍眉(乾隆县志作衍湄,号星海);次子为“某公”,而两人的娶室情况族谱中也没有记载。如果按照古人注重“郎才女貌”的观念来看,余尊玉很可能许配与崔衍湄。崔衍湄酷肖其父,才学过人,乾隆县志称之“少承家学,工吟咏”,其父执辈建安(今南平市)黄晋良更比之为“杜宗武”(杜甫次子,能诗)。至于乾隆版《宁德县志》及崔家族谱对余尊玉之所以只字不提,可谓另有用心。余尊玉虽然是个能诗善画的女才子,但她的举止行为有悖于封建伦理,这种超常举止在当时社会是无法为人所接受与容忍。因此徐钟震这位与崔家世交甚厚的读书人,在为余尊玉诗集作序时,对其夫婿名字刻意隐瞒。乾隆十六年(1751),古田知县辛竟可修纂的《古田县志》中,对余尊玉的超常举止也讳莫如深。
  余尊玉思想辽阔豁达,诗作婉约可人,深为后世学者所推许。所著《绮窗迭韵》一卷(与胞姐珍玉合著),存于当代藏书家、妇女文献学家胡文楷《钞寄愁轩诗存草等七种》。生平传记见于乾隆版《古田县志·卷之七·烈女》、陈子奋《福建画人传》、俞剑华著《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梁章钜《闽川闺秀诗话》谓其“蕊含白种园中玉,英落黄铺径里钱。”一联“清新可诵”。新编《古代妇女回文诗词集》收录其《关山月》、《秋夜泛湖》、《姐妹词》、《采莲曲》及《独酌》五首。明末王端淑《名媛诗纬初编》、当代施蛰存《名媛诗选·翠楼集附新集》也都选入余尊玉的诗作。
  崔宜端,民国《崔氏族谱》作“宜锡”,字绣天,一字引香,自号圆通侍者,别署白鹤山下女史。父崔峣,字尔平,号鹫岭,为崔世召三子。生母左氏,邑庠生左守贵之女。胞弟海麒,“六岁入塾,日诵百言,塾师试以占对,或至二十字,立应声如鹙子。由是慧名噪于外邑”,世号“崔神童”。崔宜端受家庭氛围影响,自幼资性明粹,工于吟咏,尤其在书画方面展露出过人的天赋。“生质聪慧,诗字俱工。尤精水墨,好画罗汉、大士等像,细若毫发。”③崇祯二年(1629),崔世召补授湖广崇仁知县,时年十五的崔宜端为祖父精心描绘了一幅观音大士图像,远携楚地,供奉于崇仁公署之中。崔世召对孙女的画作大为赞赏,并作诗一首以示勉励。诗曰《女孙绣天十五能作佛相为描大士一幅遣余携供楚署中赋诗一律》:“少小能于笔砚亲,休将道蕴(韫)等闺人。黄庭细检长生帖,翠竹恭描不坏身。鹦鹉晓喧天是绣,旃檀夜爇月如银。阿翁为供军持水,官舍缨幢一倍新。”④崔宜端后来许配与县城后场彭如璠。彭如璠亦为世家子弟,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县学生员(增广生)。有一段时间,崔宜端随家人侨居松江府(今上海市),由此画名远扬,“名重云间(上海市的古称),凡文人韵士,每得一画,如获珍宝焉”。⑤崔宜端精湛的绘画技艺得到了后人的肯定与称赞。清徐沁《明画录》提到:“(崔宜端),闽人,十三岁即解写佛,所作观音像,妙相庄严,位置山水云烟,造微入妙。”当代著名画家陈子奋在《福建画人传》中也有记载:“崔宜端,福建宁德诸生彭如璠妻。刺史崔世召之女孙。知诗,并善书画。
  好画罗汉大士像,笔细如发。人得一缣,如获珍宝”。近代著名学者邵章曾看到一幅崔宜端手绘《罗汉渡海图》,为其精妙笔法所叹服,随即调寄《琵琶仙》一阕以赠之。
  崔宜端画作流传至今者极其稀少。仅在2010年6月21日“嘉德四季第二十二期拍卖会”上出现过一幅国外回流的白描《十八罗汉》绢本手卷,题识“白鹤山下女史崔绣天敬制”,并钤以“女史”、“绣天真迹”、“引香”三方印章。
  陈海嵩,自号霍童幽史。县城南门人。赠太仆寺卿陈勖孙女,廪生良鼐女。母崔氏德秋,为崔世召女。兄定国,字於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岁贡,“性聪敏,善文词,名噪一时”。“陈海嵩与表嫂余尊玉、表姐崔宜端一样,家庭条件极为优越,自小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性质端慧,读书能诗”。在父母的择定下,许配与廪生彭维芳。彭出身县城大姓,与县志中所记载的拔贡生彭维让、彭维祧皆为堂兄弟,家资丰厚。但从陈海嵩留存的诗作来看,彭维芳极可能是纨绔子弟,婚后生活并不如意,夫妻之间感情也极不融洽。后来彭维芳可能沾染了不良习气,使陈海嵩在痛苦生活的折磨之下,抑郁寡欢,年仅二十八岁就撒手尘寰。其舅父崔嵸深感惋惜,悼之以诔文,比诸“珠沉洛浦,璧碎昆岑”。⑦陈海嵩耽于吟咏,生平诗作,仅存《幽窗》十九首,部分收录于乾隆版《宁德县志》及刘家谋《鹤场漫志》。诗作皆为七绝,以咏物抒情为主,委婉含蓄,将独处深闺的无奈与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捧章令人不忍卒读!

附注

注释①乾隆版《古田县志·卷之六·人物》。 ②乾隆版《古田县志·卷之七·文苑》。 ③、⑤乾隆版《宁德县志·卷之八·人物》。 ④崔世召《秋谷集·卷下》。 ⑥民国《宁德县志稿·卷之二十·选举志》。 ⑦清刘家谋《鹤场漫志》。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仕玲
责任者
余尊玉
相关人物
崔宜端
相关人物
陈海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蕉城
相关地名